“是,这事听老爷的办。”
“祖母放心,我会努力经营父亲的产业,等着我的孩子出生了,让父亲好好教导。”薛蟠的前半句倒像是那么回事,可惜后半句一出,直接让薛父等人瞪大双眼,尤其是薛父指着薛蟠你了半天,不知该说什么。
薛蟠还委屈上了,硕大的脸庞,眯着眼睛,恬不知耻道:“大妹妹说了,能者上,我们不行的就乖乖听话。”
“哈哈哈哈”年纪最小的宝琴偷偷凑在宝钗身边笑的直晃脚丫子,宝钗也忍不住笑,等到见到泠沛的时候,还将此事告知了泠沛,要和大姐姐一起分享家里的事情。
“我们宝丫头的亲事就定下了?”薛老太太招招手,两个孙女就走过去一人依偎一边,薛老太太摸摸宝钗,又摸摸宝琴,忍不住夸道:“瞧瞧,我们家的姑娘,都是这么俊俏。”
【作者有话要说】
第67章
“这一大早就听得外头喜鹊在叫,让我看看,这是谁家的俏丫头。”王熙凤历来人未至,声音却先到。
亲戚朋友已然知晓薛宝钗定亲的消息,王夫人那边自然死了心,不再拿宝钗和贾母打擂台。王熙凤夫妻跟着薛蟠做生意,又受泠沛提点,于情于理都要来薛府一趟,为表祝贺。
这天,三春姐妹也跟着过来,大家热热闹闹陪着薛宝钗玩耍一番,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留下林黛玉住下了。
经过一段时间查看,苏逸安得到了薛家的认可,便写信让家中二老来京城,请了媒人提亲,显得对宝钗的重视。
“我们薛家虽是皇商,但苏家也是豪富,苏逸安中了进士后,如今跟在林大人身边做事,也算是好去处。宝丫头啊,为父希望你可以像你姐姐一样,一直开开心心。若是苏家待你不好,那便回家,家里不差你一口饭。”
泠沛着人去杭州查看了苏家的虚实,苏逸安生平都被侍卫差了出来,调查的册子完好地摆放在谢衍书房中。泠沛看了一番后,对苏家并不无不满,又将这册子送到薛家。
薛父看完册子后,和薛母来到后院宝钗的院子中,仔细询问了宝钗的心意后,才定下这场婚事。
“父亲,母亲放心,宝钗在哪里都不会忘了家中对我的教导,我会让自己过的好的。”薛宝钗眼里含着泪水,便是才刚刚测了生辰八字,送了回帖,距离成亲离家还有些时日,宝钗又开始有些舍不得离家了。
薛宝钗扑在薛母怀中,闷闷地说着舍不得家里,想要侍奉父母。薛母听着宝钗孩子气的话,好笑地拍拍她的背,“我的宝丫头如今长大了,可不得说玩笑话了。只要你们过的开心,我和你父亲便心满意足了。如今,你也有了人家,就差你那憨傻的哥哥了。”
“定亲的日子,我和你父亲他们一起去找了大师测算,要给我们宝钗找一个黄道吉日,保佑我们宝丫头一辈子顺顺利利的。”薛母慈爱地看着眼前出落得格外美丽的女儿,心中涌起一股喜悦,又有些不舍。
已经送出去一个女儿,过不久又要在送另一个女儿离开家里,还真是不舍。
“嫂子这是喜事,可莫哭了。”恰巧,薛二太太带着宝琴一起来看薛宝钗,见母女两个执手相看,双眼泪珠,开口打趣着。
“你婶子说的对。宝琴也来玩,可下课了?”薛母看见宝琴,忙擦了泪。
宝琴点点头,柔声道:“今日师父说的技术有进步,便提前下课了。”
薛家虽然离开了金陵,京中所谓的女子书院,也不过尔尔。便请了女先生来家里教导女儿们读书和女子的技艺。
薛宝钗如今在议亲,课就不少了,很多时候就薛宝琴自己一个人在学习,小姑娘也觉得孤单。
薛母和薛二太太见两个姐妹在聊天,就携手出去料理后头的事宜。
再说贾府。
外头人都知晓贾府早就不如之前了,如今要建省亲别院,少不得大兴土木,可这银钱是一个难题。
“你父亲说看在亲戚份儿上,给个六千两便足够了。可你姨妈前些日子又打发人来寻我,估摸着又要银钱,我推说料理宝钗的事情,没去。也不知下次再找,我该怎么办。”
这日,泠沛回来看看宝钗的定亲事宜,薛母就拉着泠沛说事。
“六千两的银子还不够?姨母口气倒是大,就这些银子还不够。3000两都够一个官家女儿做体面的嫁妆了。”泠沛盘腿坐在炕上,冷着脸嘲讽,“贾府怎么说也是公侯之家,后代愈发不济,靠着卖女求荣,如今,连这些银子都要找亲戚们拿,真堕了祖辈的威名。”
薛母在一旁点头称是,又说:“到时你那姨母再来,我便推了。只是。”
薛母的意思,泠沛知晓。
薛家在薛父的带领下,生意不说日进斗金那般夸张,但也十分可观。如今,贾家要建省亲别院,找亲戚们借点银钱,也不算出格。若是不借,难免洛人口舌。偏偏,令人咂舌的是,借了一次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