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精心养着不过两天,简如脸上就有了些血色,不像前阵子那样脸色苍白。
……
李老大夫忌日这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锦慧张罗了两架马车,家里头除了年岁大不方便上山的李老夫人,还有两个怀有身孕不宜祭拜的媳妇、夫郎,还有去找夫子读书的巧芝和显玉,再就是留在家照应的金婆婆和王婆婆,其他人都上山了。
李老夫人不放心,就让青兰和简如这一整天都在主屋待着,特意让金婆婆往她卧房又搬来一张软榻,加上原来那张榻,足够屋里人累的时候都躺下歇歇了。
这会儿,大嫂青兰正拿着撑子一针一针地绣花,简如本来想练字,但笔墨拿过来怪折腾,就干脆借了大嫂的针线,从李老夫人那找了块布,缝起帕子来。
李老夫人在一旁嗑瓜子喝茶,拿着个话本随意翻看。
大嫂看看外面天色,说:“早上天上还挺晴朗的,这会儿就有阴云了,下午不会下雨吧?”
简如也瞅瞅外面的天,有些担忧,“这天还真说不准。”
李老夫人道:“放心吧,没大雨,这会儿估摸着他们也该往山下走了,没事儿。”
大嫂青兰见状冲简如笑道:“娘看天一向准,都是以前走镖磨炼出来的。”
闻言,李老夫人笑着“哼”一声,“你们是没见过我在镖局那会儿,背上一把枪走天下,什么样儿的人,什么奇怪的事没碰见过!”
简如听得心生羡慕,但又有些好奇,问道:“那您当初走镖走得好好的,怎么嫁到李家来的?”
李老夫人提起过去的事,顿时就来了兴头,给他们讲起来,“还不是那时候路过这河西镇时扭伤了脚,不得不在这养伤,来医馆的次数多了,就和你们公公看对眼儿,弄一起去了。”
老太太说得豪迈,丝毫没有不好意思,大嫂却听得脸有些红。简如倒是大方,听得直乐,还往前凑着问,“公公那时什么样啊,大哥和锦童谁更像他?”
李老夫人咂摸着,“锦丰长得更像我,幺儿是像他几分,但家里头和他长得最像的是锦和,眉眼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简如想象一下,觉得公公当年也是个翩翩美公子,怪不得婆婆这样的肆意洒脱人儿能被他绊住脚,镖不跑了,枪也不背了,就留在这里死心塌地同他一起成亲生子、开枝散叶。
说着说着,李老夫人神情黯然下来,说:“他脾气好,包容我一辈子,可惜就是命不长,没能看到李家的今日,更看不到你们肚子里的两个小的了。”
大嫂也叹气,说:“公公是个好人,周围就没有说他不好的,这义诊的规矩就是他老人家当年定下来的,河西镇上还有附近的穷苦村民都特别感激他。”
李老夫人回忆着说:“要不是他心太善,也许现在还活得好好的。那年夏天,他听说镇上东边一个老人因为看不起病拖到病重,他就提着药箱去看,结果看完回来路上就着了风雨,到家就一病不起,这都是命啊。”
简如听了,心里也是心酸不已,他挽住李老夫人的手臂,歪着头去蹭她的肩膀,无言地安慰她,青兰也握住婆婆的手。
李老夫人摸摸简如脸颊,反握住青兰的手,叹气道:“好在镇东那位病重的老人后来还是病愈了,也算是给老头子没白丢性命。是幺儿不忍心父亲最后一个病人没有个好结果,坚持求我让他去镇东好几次,到底是把那人治好了,听说到现在身体还硬朗,康健得很。”
简如静静听着,心里那点酸,在听到二公子的那时的举动后,蔓延开来。他隐隐觉出,父亲去世对二公子的影响,可能并不像他过去提到这事时那样轻描淡写。
外面隐隐有雷鸣,很快,淅沥沥的雨下了下来,但正如李老夫人所料,下下停停的,雨势并不大。
三人多少还是有些担忧,正往外面望,就听见马车行驶的声音接近,不大会儿,金婆婆便推门进来,高兴道:“他们回来了。”
这下,所有人才终于完全放下心来。
这两天都有零星雨水,山上泥水多,回来的人衣角上都沾上了泥,更别说鞋子,都不成样子了。
李老夫人发话,也不用过来说话,都直接各回各屋拾掇去,收拾好歇好晚上一起吃饭再唠山上的事。
简如随二公子回屋,路上,二公子撑着伞,大部分都撑在简如头顶,慢慢走着。
雨水浇湿了他半边肩头,简如把他撑伞的手臂往那边推了推,可不大会儿,就又偏向到自己这边来。
简如侧脸看他,见他睫毛上沾着水珠,发丝上也是湿的,白皙的皮肤上也像是都沾了层淡淡的水汽,脸上没什么神情,淡淡的,只有在看向自己时,嘴角才有些笑意。
简如伸手揽住他的腰,紧紧靠着他,让两人都被罩在伞下。
“怎么了?”二公子低头轻声问他。
简如摇摇头,脸颊依赖地在他肩头碰碰,说:“想吃山楂糕。”
二公子摸摸他软软的脸蛋儿,说:“好,回屋就给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