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
简如回屋时,二公子不在,小宁说是被赵姑爷叫走,去隔壁帮忙去了。
明天李锦慧要和赵品去婆家拜年,赵家老爷子喜欢二公子的字,早就说想要他给写一副挂在家里。
李锦童不算是读书人,没有功名,一副字没什么太大价值,赵老爷子多少是有些讨好李老夫人的意思,不过也确实是二公子写得好,挂起来才不丢份。
赵家也住镇上,家里没有李家殷实,但也过得比一般人家强些。
赵品是赵老爷子最小的儿子,他娘出身不大好,到死也没能进赵家的门,赵品自己也差点被扔在外头做孤儿,是赵老爷子的娘做主,给他带回了家,只是他上面还有正妻生的兄姐,他过得并不如意。
因为赵品他娘去赵家闹过,所以邻里都知道这事。
后来,李家要招上门女婿,但找了好久也没头绪。
李锦慧说不上美若天仙,但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相貌,自己还懂医术,那会儿就跟着她爹学着管着医馆的大事小情了。
她要是想嫁去谁家,那这镇上大多人家都肯定是乐意的,但招赘就不同了,讲究点的人家都觉得没脸,太差的锦慧又看不上。
李老大夫有朋友认识赵家,就出主意去问问那赵品。
话递过去了,那赵老爷子立刻同意了,自打赵品回到赵家,他被妻子吵得没过几天消停日子,早就想让他娶妻成家搬出去了,只是妻子又不同意给赵品出钱娶媳妇。
赵老爷子也不嫌入赘没脸面,反正他几个儿子都已娶妻,不影响什么。
再说,能跟李家做亲家,他赵家是高攀了。
介绍人问他赵品自己愿不愿意,赵老爷子打包票说,这事他说了算。
于是,这事就有了眉目,但锦慧也得看得上才行,得给两人个见面的机会。
也不好大张旗鼓的,万一不成两边名声都不好听,于是那介绍人就又出了个主意,找了个合适的日子,锦慧独自在医馆看诊时,让那赵品过去给锦慧瞅瞅,就当是寻常病人,看完就走,有啥话回头再说。
李老大夫觉得合适,赵家也同意,就这么定下来了。
到了那天,锦慧刚给一个老妇人看过摔坏了的手肘,给换了药,才洗完手在柜台那整理药材,就见伙计迎了个年轻男子进来。
那人看着二十岁上下,中等个头,长相平凡,但眼睛黑白分明皮肤白白净净的不让人讨厌,和伙计说话也客客气气,脸上笑意温和。
锦慧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直到人走到她面前了,给她弯腰行了个礼,说:“在下这几日脾胃不和,想抓些有助克化的药材,有劳姑娘了。”
这是两边早就沟通好的说辞,以免认错了人,眼前这年轻男子说得一字不差,正是那赵家的小儿子赵品。
锦慧没说什么,直接称了药材出来,让伙计包好了,便不去管他,自顾自掀了帘子回后堂去了。
那赵品见李锦慧态度冷淡,便不由苦笑着付了银钱,提着药包离开了。
他本以为这事没个后续了,却没想到,第二天他爹便告知他,那李家大小姐看中他了。
后来又过了半年,两人就成了亲。
赵品比李锦慧小两岁,在家被欺负惯了,一点脾气没有。李锦慧那时候爱逗他,刚成亲时,在自己屋里总让他叫自己姐姐,赵品也是肯叫的,直到后来两人孩子大了,怕孩子听了去,这才不叫了。
赵品是读书的,也曾想过考取功名,只是他资质普通,读了多年也没建树,后来也就放弃了。
李锦慧在医馆忙,他便把家里的事都管了,两口子就这么过了这些年。
赵品入赘了李家,和他爹的关系反倒比以前强了,赵老爷子嫌贫爱富,对这小儿子的态度转变很大,连他刻薄的妻子见了赵品也有笑脸了。
每年过年初几儿,李锦慧都跟他回去看看,吃顿饭就走,算是给了赵家面子,礼节上过得去。
李锦童把字写好了,给赵品看,问道:“姐夫,你看还可以吗?”
赵品仔细看了看,顿时笑道:“锦童的字是越来越好了,行云流水、展而不夸,好字好字,一会我就把它裱起来,明天带回去,家父一定欢喜!”
赵老爷子是奉承,赵品却是真心实意夸赞。
李锦童笑道:“姐夫谬赞了,能帮上忙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