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 第10章 成长监测器 自我成长的六个小建议(第4页)

第10章 成长监测器 自我成长的六个小建议(第4页)

“老师,书也太多了,1000多页的书,谁能背得完?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要学就算了,还有世界史。”讲台下的我们纷纷抱怨道。

“对,没错!1000多页我也背不完。但考试真的会考1000多页的内容吗?事实上,每年常考的内容最多不过200页。因此,与其把时间均匀分在每一页上,不如只抓住这200页的重点,大胆舍弃其他,而重点就在真题试卷里。”

后来,我将历史老师教授的方法用在了每一门科目上,高考时超常发挥,被理想的大学录取了。

现代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名言是“lessisore”,意思是:少就是多。如果拥有全部,则太累,那么不如给人生做做减法。

学生时代,每个人都雄心勃勃,想要记住老师讲的每个字,不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

进入职场后,我们面对业界“大咖”的讲座和见面会,抢前排座位,拍ppt,录音,将键盘敲得噼里啪啦响,费尽心思记录每一个可能对我们有用的知识点。

可是,就像以前下课铃响了就再也没翻开过笔记本,如今的讲座记录也正在办公室的角落里睡得昏天黑地。

无论是上课还是听讲座,最重要的是学到你目前需要的东西。

因此,我始终坚信,讲座结束以后我还能记住的内容,就是我目前最需要的,对我最有用的内容。一场讲座中,我只要学会一个方法,一种思维模式,甚至仅仅记住一个故事就够了。

不做无意义的记忆,而对于自己用得上的内容,就要花费心思努力记忆,甚至举一反三。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盲目地“求多”,但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某年冬天,我接到了以前同事的一通电话。他向我抱怨,说最近新媒体行业越来越难做,准入门槛低,水平参差不齐。他刚刚创建了一个自媒体号,问我有没有什么引流方法,能够让他的号从众多新号中脱颖而出。我认真地听完他的状况和问题后,为他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听完,先是连着称赞了几句:“你太厉害了,吕老师!我就知道找你准没错,你太厉害了!”过了两分钟,他又说道:“除了这个方案,还有没有候补计划啊?”

我听后非常不解,反问道:“难道刚刚的方案不能解决你说的问题吗?”

“能!何止能,简直非常好。我就是想问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寻求心里踏实。你也知道……”

我忍不住打断他说:“我们平时做候补计划,大多是因为事情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可是,你目前的问题只需要一个方案就能解决,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呢?”

听完我的话,他陷入了沉默。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都要——这句年度流行语成了当下年轻人的口头禅。只是选择全部的时候,你是否还能记得自己最需要的和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许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多个方法,图个心安”,这样不仅会让我们忽视最好的方法,也会让我们心猿意马,没办法“一条道走到黑”,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

请相信,成功绝非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

思维落地:一次只记一个方法

出去听别人的讲座或者听课时,即使那个人是超级“大咖”,讲的东西非常有用,我也从来不记笔记。

这不是因为我的记忆力有多好,恰恰相反,我的记忆力很差,经常记不住别人说的东西。

但即使是这样,我也始终认为,讲座结束以后我还能记住的就是我目前最需要,且对我最有用的东西。一场讲座中,我只要学会一个方法,一种思维模式,甚至只记住一个故事,就足够了。

把能记住的内容完全琢磨透就够了。你不妨也尝试一下这样的方法:

1听一次讲座,记住一个观点,将其分享给别人。

2记住一个方法,立刻将其用到你的生活中。

不再向生活寻求答案,而把生活过成你要的答卷,相信你可以做到。

团队合作:加入团队,用团队化模式赚钱

上大一的时候,我家破产了。

起初我以为只是暂时资金周转不良,后来,我得知,几百万资金都已经打了水漂。以前我一个月有3000元的生活费,后来一个月只有500元。回家时,父亲躺在病床上,让我拿34元去买点好的东西吃。

当时我就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赚很多钱,要比以前家里拥有的钱多得多。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什么都干:摆地摊,发广告单,推广app。山东冬天很冷,我拖着几十斤物资在宿舍楼来回转,上下楼梯时,衣服湿了三回,又干了三回。晚上回自己宿舍的时候,已经过了门禁时间,被宿管阿姨骂一顿后,又在舍友不耐烦的回应声中摸黑上床睡下。

那个月,20斤的物资,我只卖出去了2斤,app的下载量指标也只完成了20。望着账面上的6875元,我第一次感到无助。当时,我觉得对一个大学生来说,赚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直到第二个月第三天的中午,我遇到了浩哥。

我是在给高年级学生做地面推广时认识浩哥的。当时,我敲开他宿舍的门,他身穿一件白背心,看着我给他送的小礼品和要求下载的app二维码,对着我笑了笑。

“学弟是大一学生啊?低年级学生不谈恋爱,出来赚钱?上个月赚了多少?”

我低下头,以为又是一个揶揄我的家境富裕的艺术生。我看着手机屏幕,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道:“上个月我赚了680多块,一个人做地面推广,要管物资,要思考话术,还要写活动推广文章。这个月我熟悉了内容,也许能赚得多一些。”

对方大声笑了一下,看了我一眼,说道:“你小子自己一个人能赚600多块,也是够拼的。你这小身板能扛这么多物资?不过,老弟你这样赚钱,要熬到什么时候!跟学长干吧,我有一个做兼职地面推广的微信群,我拉你进去,你自己想一下要负责哪一部分,文案、话术、物资后勤、线下宣传,哪部分做得好就负责哪部分。”

然后,学长把我拉进了微信群。进群之后,我看到群里有艺术学院、文学院、体育学院的同学,大家都在名字后面进行了备注:xx学院xx年级xx专业xxx,专门负责哪一部分。我们艺术学院一个高年级的学姐也在群里,她专门负责线下宣传和广告活动对接。

我进群不久,大学院的几个同学便让我把我之前写的文案发到群里,看过之后说我写的文案很有感觉,让我和他们一起做文案策划。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每天就是正常上课,正常休息,空闲时间就在宿舍写稿子。文案组专门负责文案的撰写、修改和宣传工作,物资后勤组负责与商家对接活动物资和仓储运营,线下宣传组负责做地面推广。一般来说,加入文案组的同学都要求有成文的作品,我们小组的成员会从标题到内容反复修改几次,先在内部测试阅读体验,调整文案的版面布局,讨论内容上可进一步修改的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