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王四兰特别兴奋,拉着闺女一个劲的说大厦的事:
「我这批货定了几万个发卡,结果半天还没到呢,全给批光了!」
杭仁山在一旁帮腔:「三四个人直接包圆了,後来的人都没赶上。」
现在的人也不傻。
这些发卡样式和花色都多,价格也不贵,比自已大老远跑一趟去进货划算多了。
而且王四兰这里的全是一手货源,不比转手几次的强?
当然,王四兰也很有信心,她敢打包票,来她这看货的,没有一个是空手走的!
商业大厦也很讲究,全部走批发。
不管是生活用品还是小商品,就连各种筐子玩具,还有毛绒毛线都全部是批发。
想买单个?
不好意思啊,十件起批!
现在的销售模式不止开店和摆摊,还有很多走街串巷去售卖东西的货郎,小到针头线脑,大到菜刀厨具,只要你足够勤快,就有钱赚。
有政策的扶持,商业大厦还没开业,就拥有了自已的固定人流。
一层全是百货商品,二层和三层是服装,在往上还有鞋和皮包。
不过那些的竞争力就很一般了。
看到家里的生意稳步上升,杭景书也跟着高兴。
杭景画的进步很快,现在她自已独立看店已经不成问题。
家里两个女人忙着,杭仁山就做好後勤工作,看着外孙女,顺带还能和老家伙们继续下象棋。
上午杭景画在店里,下午就和杭仁山换班,母女俩就回家去洗衣服做饭。
王四兰则是全天都守在商业大厦那。
精品店的流水目前趋於稳定,而商业大厦那则是更火爆。
基本一天就能有万把块的利润,王四兰是又累又开心。
钱哗哗往兜里进,拦都拦不住啊!
也祝看文的各位财源滚滚!!
第145章冀北总批发
八十年代第一批练摊的人,已经开始快速累积财富。
现在赚钱是真的好赚,只要掌握信息差,敢想敢拼哪条路都能赚钱。
黑白两道都有自已赚钱的方式,全看你选择哪一种了。
当铁饭碗还在守着每个月几十几百工资的时候,个体户已经开始做大做强。
既然家里有钱,杭景书就提出另一个可持续发展方针。
「买房?」
王四兰被闺女的想法吓了一跳:「现在房子都是国家的,没办法买吧?」
怎麽会。
深城那边79年就开始有商品房立项,84年就已经全部竣工。
那边太远,杭景书没打算去分一杯羹,但凤城和京市的房子都能买啊!
「咱们在市区如果能有自已的房子,就能迁户口了,二姐的闺女也能在这边上学。」
这是眼前的好处。
当然还有更高更远的好处。
凤城的老房子不如京市的值钱,但以後会拆迁啊。
之前运动过後国家返还的资产都还在个人手里,现在想要出国的人非常多,只要多留心,不愁买不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