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唐若仔细看着奶奶住了很多年的,这间,一张床就已占去四分之一位置的老屋。
那领菱角花的席子,破了呀!
蓝底白花的被子,旧了呀!
唐若当马骑过的小板凳,还在呀!
那领席子,她不知道睡过多少次的,小时候,夏天里,奶奶常常会把席子铺到地上,让唐若光着一双小脚丫坐在上面玩。
玩得累了、困了,她就会偎在奶奶的怀里。
奶奶搂着她,双手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嘴里哼着儿歌:“我的好宝宝呀,快点睡觉觉,我的好宝宝呀,快点睡觉觉……”
不知不觉,唐若就睡着啦!
此时,奶奶常常会停下手中的活计,摇着扇子,替唐若赶着苍蝇蚊子。
隔壁那位,那时还未过世的吴奶奶走了过来,细声细气问道:“哟!小唐若睡着了?”
奶奶就在唇边竖一竖手指:“嘘……”
有时候。
唐若也会将那只年代久远的,不知道是用什么木料做成的板凳拽到门外去,奶奶就在一头的板凳腿上,给她拴上一根布条子:“驾!驾……驾!”
唐若一手高高地举着,拽着缰绳一样的布条子,一手拿着根细细的小竹棍,不停地抽打着地面:“驾!”
时光呀时光,过得可真快,一眨眼,唐若都长这么大了,而奶奶,也永远地离开她了。
唐若就想。
鞋带的一字蝴蝶结法是奶奶教的;如何揉面及面一样的事物,是她教的;用瓦片烤食物、焙药;是她教的;让脚适应每一种路,也是她教的。
奶奶,真的教会自己好多好多东西呀!
唐若一样样看过去。
磨钝了的锥子剪子、蒙了一层灰尘的桌子碗筷、已经用到褪色的塑料盆塑料筐、仍装有半瓶咸菜的罐头瓶子、豁了几根齿的梳子、木梳旁边奶奶结婚时带来几乎用了一辈子的镜子……
每一样东西,唐若都有印象,每一样东西,都见证过她的成长,奶奶的衰老。
是啊!
除了她,还有谁愿意记住在这间小小的老屋里,曾经住过一个老人呢?
唐若走到最里面,伸手拉开一道门闩。
拉开门闩,恰好就是摆放唐若奶奶棺材那座堂屋的大院子。
唐若奶奶住的这间屋,其实是个偏房,自从老伴去世后,她就从堂屋搬进了这间小房子,而将堂屋与对面的偏房让给了三个儿子。
不。
应该说是分家,分给了儿子们。
唐若的三堂婶顾红娟在偏房门口看到了唐若,忙走过来:“哟!妹妹,没得事情,你跑到你奶奶的屋里做什么嘛?”
唐若嘟囔道:“我就进来看看!”
“快出来,快出来,没什么好看的,别再进去了啊!”三堂婶顾红娟拉着唐若的手,把她拉到了院子里,随手掩上了唐若打开的那扇房门。
顾红娟拉着唐若,把她领进偏房,伸手从案板上拿起一小块刚刚切好的塔糕:“妹妹,你尝下这个糕看下,味道蛮好吃!”
旁边另一位弯着腰正在切糕的他们老唐家的媳妇子也附声道:“嗯!蛮好,这一顶糕应该是在界首大桥底下那家卖糕的那里打的,比咱街上老菜市场那里那些做生意的女人卖的,要好吃。”
唐若接过来,撕去边上粘着的红纸,抠掉那些红色的颜料,咬了一口,朝顾红娟点点头:“婶婶,是蛮好吃,蛮软,蛮甜!”
“吃吧,吃完再拿。”
这个糕,现在不冷不热的,正好切。
如果今天不切,放到明天的话,等它硬下来,那刀可就切不动了,而只能改用锯子锯了。
顾红娟取过一块切成片的塔糕,装进一只塑料袋中,同这片糕一起装入袋中的,还有瓜子、糖块、旺旺饼等各色茶点。
这些,大部分都是唐若的姑姑唐余芳买来的,光买这些茶点,她也得花掉很可观的一笔钱。
顾红娟将装好东西的袋子,一只只扎好,扔进靠墙的大箩筐里,等吃晚饭的时候,按人头分给那些前来坐席的客人。
除此之外,另有一个大箩筐,也是装着一包包的茶点,但是,那一箩筐里没有装塔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