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两京十五日什么时候开拍 > 第46节(第2页)

第46节(第2页)

&esp;&esp;“正是。崔融这篇东西,就是夸赞昨叶何这种草,虽立根卑贱之地,固有芳洁,不去学悬萝附柏,宁可独立于泥沙之间——等到了京城,我寻个书肆,抄份全的给你。”

&esp;&esp;昨叶何叹道:“苏姐姐你还真是喜欢主动教育别人,这于你又有什么好处?”

&esp;&esp;“人人皆有心疾,我是见猎心喜,总忍不住要诊治一番。”

&esp;&esp;昨叶何突然嘿嘿一笑:“姐姐这么卖力地劝我做掌教,其实是舍不得铁公子吧?”

&esp;&esp;苏荆溪脚步一慢,偏过头来:“做不做掌教,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一个旁人,怎好置喙。”

&esp;&esp;“可你明明就很关心他嘛。”

&esp;&esp;苏荆溪看向前方那背影,唇角微翘:“因为他,是我复仇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啊。”

&esp;&esp;这一行人走了半日,终于抵达了平原县城的外头。他们寻了个茶摊子歇脚,昨叶何去当地香坛讨功德捐。太子一直到这会儿才腾出精神来,问吴定缘他在济南的经历,又是怎么策反梁兴甫的。

&esp;&esp;吴定缘事先跟昨叶何与苏荆溪商量过,在抵达京城之前,最好不让太子知道铁铉的事。所以他只说汉王嫌白莲教办事不力,在大明湖畔射杀佛母。佛母临终反正,让白莲教全力襄助太子登基,以弥补前过,梁兴甫也是听命于佛母遗命。至于吴定缘的身世,则半句不提。

&esp;&esp;朱瞻基听完,冷哼一声,没发表什么评论。对一个被白莲教炸飞整条宝船的太子来说,这个反应已算是很克制了。

&esp;&esp;“可是,白莲教为什么独独要抓你来济南?”朱瞻基不笨,很快便抓到了一个疑问。

&esp;&esp;吴定缘没办法,只好含糊地回答梁兴甫与吴家有旧怨,他脑子有病,非要把吴家全家一个个凌迟超度。总之所有不便解释的地方,一概推说成梁兴甫是个疯子的缘故。朱瞻基听完,倒吸一口凉气,心想这家伙的疯病真不轻,幸亏死在校场了。

&esp;&esp;“本王向来赏罚分明,白莲教能不能得宽,就看他们接下来的表现了。”太子最终给了一个结论。吴定缘暗自松了一口气,至少他不再纠缠自己来济南的事。

&esp;&esp;太子忽然又想起来了,这平原县是刘备当年做过县令的地方,想出去转悠一下。苏荆溪温柔而坚决地劝了一句,说殿下箭伤严重,不好好休养,这条膀子就废了。

&esp;&esp;太子对苏大夫一点办法也没有,她一张嘴,他感觉自己只有俯首听从的份儿。安抚完太子,苏荆溪出门去寻药。朱瞻基怔怔望着她的婀娜背影,却发现吴定缘的视线,也同样是落在远离的苏大夫身上。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轻叹一声,不再说什么。

&esp;&esp;这县里的香坛实在有点穷,昨叶何找了半天也只讨来一把散碎银子,正好给苏荆溪换回一包伤药,她赶紧给太子敷药。太子何曾遇过这种窘境,嘟囔了几句这穷地方,等到苏荆溪弄好伤口,他们四人继续朝着德州方向赶路。

&esp;&esp;又走了一个多时辰,日头从头顶稍稍向西偏斜,到了一天之内最燥热的时候。此地既然叫平原县,自然是一马平川,休说山峦密林,就连一棵遮阴的小树也无,如瀑热力毫无保留地浇灌到行人头上,稍走几步便觉口干舌燥,头脑昏沉。

&esp;&esp;所幸昨叶何细心,问平原香坛多讨了两副装满井水的皮囊,四人实在口干了,便喝上一口。只是井水也被晒得滚烫,喝下去催发出更多汗来。那骡子耐不住热,比平时走得还漫,非得小鞭不停抽着才行。

&esp;&esp;他们走着走着,估摸着快到马颊河时,忽然看到前方平原上出现了一座浅黄色的城池,不,准确地说,是一片城池。四人再走近一些,看得更清楚了:每一座城池的结构都差不多,四面城墙围成一个空心正方形,形成一座小小的堡垒结构,城头有女墙马面,南北皆有门。不过这些外墙皆是用夯土堆成,没有包敷青砖,墙体露出一层层土黄色横纹,与周围麦田形成鲜明对比。

&esp;&esp;这样的小城池有很多个,彼此相距一里远近,连缀成线,隐隐显露出一座大营盘的模样。

&esp;&esp;“莫不是到德州了?”太子在骡子上问。

&esp;&esp;“不,没那么快。”吴定缘皱起眉头,他一个南京人,怎么也想不明白,德州和济南之间什么时候多了一座军城。他仔细观察了一阵:“城头杂草很多,应该被废弃很久了。”

&esp;&esp;昨叶何笑道:“这地方说起来,还跟太子殿下和吴……”苏荆溪猛捏了她胳膊一下,她才反应过来,及时改口:“……人不知的太宗皇帝有渊源呢。”

&esp;&esp;“嗯?”太子没听出她强行转折的不自然。

&esp;&esp;“这地方叫作十二连城,其实是二十多座小城堡,在马颊河南岸连成一片。当年靖难之战,南军都督盛庸为了遮护漕运与济南城,会同济南参议铁铉在这里修起一道防线。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去攻打白沟河前夕,也是从这一串营垒里出发。”

&esp;&esp;一说起这场战事,太子兴致就来了:“白沟河之战!我记得,那可是堪比官渡、汜水的大捷呢!南军那些鼠辈,白沟河之后就再没有北上的勇气。皇爷爷从此南下所向披靡,敌军皆是望风而逃,一战鼎定,可见是天命所归。即便那盛庸和铁铉修起这十二连城,也不免败亡啊。”

&esp;&esp;朱瞻基说完之后,奇怪地发现周围一片沉默,其他三个人似乎露出了古怪的神情。苏荆溪忽然问了一句:“殿下你对铁铉评价如何?”

&esp;&esp;朱瞻基听到这个名字,脸色微敛:“南军诸将里,也只这一个有骨气。”

&esp;&esp;苏荆溪看了默不作声的吴定缘一眼,轻轻道:“可惜却是全家倾覆。”

&esp;&esp;太子啧了一声:“皇爷爷行事确实失之苛酷。所以我父皇登基之后,一直说宽严相济,把靖难株连的南臣家眷尽皆赦免,以表朝廷宽仁之情。我记得父皇下诏之前,还问过我意见呢。”

&esp;&esp;“殿下当时怎么说?”

&esp;&esp;“呃……当时我光顾着去斗蟋蟀,随口答了一句:他们既然做了错事,有这种下场也是活该。”

&esp;&esp;话音刚落,朱瞻基觉得周围的气氛更沉默了。他继续说道:“后来我被经筵师傅好一顿训斥,说我应该回答:君王垂范天下,若奖掖叛逆,则人人欲为叛臣;褒旌忠臣,则人人愿做忠臣。”

&esp;&esp;他耸耸鼻子,觉得气氛不太对劲。苏荆溪双眸微闪,昨叶何唇边带着一丝讥诮,至于吴定缘则背过身去,似乎压根没往这边看。

&esp;&esp;朱瞻基忽然想起来,红玉便是靖难时被投入教坊司的。他拍拍脑袋,赶紧找补了一句:“当然啦,我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只是没想好怎么说罢了。”

&esp;&esp;他刚说完,耳边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这声音是从众人身后传来的,开始很远,可转瞬便近了许多。鼓点般的声音在十二连城之间回荡,显得格外急促。吴定缘眉头一皱,向身后一望,嘴角不由得抽搐起来。只见远处一条黑线正朝这边延伸,竟是二十余名骑士正风驰电掣般赶来。

&esp;&esp;难道叛军派了不止一支追兵?

&esp;&esp;这是极有可能的。太子身份太重要了,叛军应该是派出去十几支队伍,像撒出一张大网覆盖住极广泛的区域,这样才能确保不会遗漏。

&esp;&esp;“得尽快跑进十二连城!”

&esp;&esp;吴定缘沉声喝道,这附近地势太过平坦,连躲藏的地方也无。前方的连城由十几座大夯土城堡以及延伸出去的隔墙、土沟、望墩等设施构成,纵横交错,布局复杂,去那儿才有一线机会摆脱追兵。

&esp;&esp;即将进入十二连城范围时,骑兵队终于追到了身后。四人都屏息宁气,装作两对赶集归去的夫妻,低头朝前徐徐走着。前头骑兵只是看了他们一眼,继续跑去,后面的骑士们也陆续擦肩而过。

&esp;&esp;吴定缘心中稍定,略一抬头,视线与队伍中的一个人正正对上。

&esp;&esp;这人鼻梁上包着一大块棉布,右胳膊用束带吊着,双眼凌厉如刀——吴定缘如坠冰窟,这不是在利民沟里被冲跑的骑兵首领吗?怎么他还没死?

&esp;&esp;吴定缘暗暗在心里叫苦。他们为了赶时间并没更换装束。别的追兵未必能认出,可瞒不过缠斗了半宿的高大为。吴定缘赶紧想要垂头,可是为时已晚。高大为的目光,牢牢地焊在了眼前这人的脸上,禁不住一阵狂喜。

&esp;&esp;他被洪水冲跑之后,在激流中死死抓住了一根伸出沟边的树枝。虽然付出了一条胳膊骨折的代价,但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esp;&esp;高大为知道自己这一队已全军覆没,便朝着另外一个追击队的搜索路线找去。在与另外一队追兵会合之后,他判断太子会急于赶路,遂指示他们沿西北大道急速前行,果然在进十二连城之前截住了目标。

&esp;&esp;“太子在这里!”

&esp;&esp;高大为的声音极为亢奋,整队骑兵闻声立刻聚拢过来,很快便将四人围了个水泄不通。

&esp;&esp;眼看要到德州,却倒在了成功的门槛之前,哪怕再快一个时辰,不,半个时辰……朱瞻基轻轻叹息了一声,心中却没多少懊悔。从南大营到十二连城,他们已是尽力到了极致。如此还是被叛军追上,只能说是天意不让他登基吧。chapter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