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汴京梦华by陈长桉 > 170180(第1页)

170180(第1页)

第171章弑君(2)

◎杀害母亲的仇人终于死了(捉虫)◎

当两支禁军闯入福宁宫的时候,赵建和赵淑瑞、向恒已结束用膳,赵淑瑞正挽着赵建在殿内散步谈心,愉悦的气氛瞬间被打破。

带领禁军进殿之人乃如今的殿前司都指挥使郑铭,他着一身沉重的棕色甲衣,腰间还插着佩刀。按照大周的律例,即便是大内侍卫也不得在宫里着重型甲胄,否则视同谋反。

赵淑瑞只是疑惑,赵建和马都知却都慌了。

郑铭扫视几人,先是参见了赵建,接着道:“公主、驸马,宫门就要下钥了,还请速速离去。”

赵淑瑞审视郑铭和排布两边的十几名禁军,个个板着冷脸,从他们的眼睛丝毫看不出对皇帝的敬畏。

她下意识警惕,“宫门下钥,遣人通知就好了,为何带这么多禁军入殿?”

向恒赶紧过去拉着赵淑瑞的手,劝道:“公主,是时候出宫了,我们还是回府吧?”

赵建的手在赵淑瑞的手背上拍了拍,好言哄曰:“吾儿还是回府吧,父皇没事的。”

赵淑瑞望着赵建的眼睛,依依不舍又犹豫,赵建颔了颔首,眼神示意她听话。

“那孩儿明天再来看望父皇。”

“好。”

就这样,赵淑瑞被向恒拉着走,不舍地松开了赵建的手,然后走出大殿。

看见许多文官武将候在殿外,他们神情严肃,不安的感觉愈加浓烈。最后她经过杨晞身边,急问:“巺子,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杨晞的处境与赵淑瑞何尝不同,一个想留留不得,她欲走却走不得,十分为难,只好对赵淑瑞说:“淑瑞,你快回去吧!”

向恒臂膀贴在赵淑瑞的后腰,推着她疾步走,她拼命回过头看杨晞,看福宁宫门口,忽然止步,转过身大喊。

“我不走,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你们要对我父皇做什么?”

很快就有两名孔武有力的女侍上前,左右挽着赵淑瑞的手,强硬将她架出宫去,她们的臂膀像两个大钳,无论她怎么挣扎都不过是螳臂当车。

另一边,向从天率众踏入福宁宫,守在门外的禁军立即阖上大门。

只见赵建坐在龙椅上,马都知半个身体挡在皇帝面前,他比赵建要恐慌,仍哆嗦着装腔作势,“你们好大的胆,宫禁已下,未经官家传召就擅自入宫!”

对于马都知天真地以为能靠气势震慑他们,向从天只一笑置之。

接下来,杨晞听着赵建与他父亲等人对骂良久,亲眼目睹秦扬抽出佩刀,率先踏上台阶,马都知也拔出藏在腰间的匕首,挡在赵建面前欲奋力一博。秦扬手起刀落,马都知举刀的手悬在半空,脖颈露出一抹绯红。

“叮……”

匕首砸在地上,清脆的声音回响在大殿。

马都知倒了下来,沿着台阶滚落到向从天脚边。

龙椅上的赵建临死畏惧,慌忙向臣子求救,那些文官身着大周官袍,食大周禄,却无一人护驾。直到临死前赵建才明白,对自己最忠心耿耿的终究只有宦官。

他起身欲逃,被秦扬猛地推了回去,接着郑铭和两名裨将飞速上前,两名裨将负责钳制赵建,郑铭拉开早已备好的白缎带缠在赵建的脖颈上,一手握着一端,用力地往两边拉扯。

秦扬握着染血的刀挺立在龙椅前,以此震慑向从天身后的一批官员,他们许多人包括枢密使吴焕,虽然都是向党骨干要员,但都没想到向从天为了大权在握竟然弑君,等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了。他们和杨晞一样,都被向从天架着进殿参与弑君,彻底断了退路。

他们低着头,不忍抬头细看。

这一点杨晞和他们不同,她的双眼从始至终盯着赵建,看着他从一开始企图反抗,双手抓着脖颈上的缎带,到脸色逐渐充血涨红、变黑,双手无力地落下,最后整个身体都脱力,瘫在龙椅上,气息断绝,仍睁着双眼。

看到郑铭放开赵建后,向从天偏头望向杨晞,露出一抹“柔和”的笑容。

“巺子,你看见了吧,为父没骗你,这一次真的将害死你母亲的罪人手刃了。”

面对向从天卑鄙无耻的真面目,杨晞只感觉浑身发凉,汗毛倒竖,她一言不发,怔怔地转身走了。

踏出福宁宫那一刻,她深深地呼了口气,抬头看夜空,明亮的圆月,周围萦绕着满天繁星,多么晴朗的夜晚,可她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杀害母亲的仇人终于死了,这一天她盼了十几年,为什么到头来她感觉不到一丝快乐和轻松,反而难过得心如刀绞?

“阿宁,为什么会这样?”

翌日,整个汴京一片缟素,给这座正值灾难的帝国都城更添了一份沉重。

百姓们议论纷纷,都涌到了宣德楼下。不久,内侍省都知到宣德楼上宣读了先帝的罪己诏和死讯。于是所有人都知道了先帝痛感有愧国家,有愧百姓,再者畏惧顺军攻破都城,一时想不开就写下罪己诏,在昨夜悬梁自尽了。留下遗诏,把帝位传于年仅三岁的七皇子,加封汉东郡王向从天为晋王,暂时摄政,一干重臣辅佐。

为悼国丧,摄政王下令开仓放粮,每户归还十又一财产,赤贫家庭更是每户追还十又一。

百姓大喜,犹见青天,纷纷谢恩摄政王。至此,连日来于宣德楼外作乱的百姓、请命的学生终于消停了回去。

城内的混乱倒是平息了,然而顺军还在城外围堵。坊间有人说顺军会趁着大周先帝崩殂,朝局不稳很快攻陷汴京,城内再次人心惶惶;但又有人反驳曰,有摄政王总理朝政,顺军打不进来,于是百姓又放下心来。

隔天,杨晞去了一趟位于内城州桥附近的里巷,这儿原本是汴京最繁华的地带之一,现在却冷冷清清的。

里巷约莫一丈宽,两边屋院排布整齐,既非豪华也算不得简陋,居住的都是世代生活在汴京的小家。

她敲门进入一座屋院,就有一名年轻女冠引着她去内院,“自打顺军靠近汴京,真人就带着我们躲进城里,一直居住在此处。”

女冠说的真人正是昔日的懿安公主,慈荫观观主至清真人。慈荫观位于外城城郊,受战火殃及,于是至清真人便偕同几名弟子回到自己在城内唯一的一处私院。杨晞早有耳闻,却直到现在,一切都尘埃落定了才来拜访。

来到至清真人的清修殿外,只见她身着一袭蓝色道袍,端坐在蒲团上,敲着木鱼诵经。杨晞不忍打断,于是眼神示意小女冠先退下,她静静候在门外。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木鱼的声音方停,至清真人搁下木鱼手柄,缓缓站起来,刚转身就看到杨晞立在门边。瘦弱的身体穿着一袭素白色的直裾,外面披着杏白色鹤氅,面容看起来苍白憔悴。

“多日前就听闻真人在此避难,巺子才来看望,还望真人勿介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