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汴京梦华txt > 130140(第16页)

130140(第16页)

杨晞先是一怔,很快又觉得是意料之中的事,笑道:“秦王造反,贬为庶民后就再也无人威胁太子的地位,我们的责任也算是完成了。”

“嗯,今日在福宁宫里,你父亲带头请立魏王殿下为太子,官家答应了。为了尽快稳定朝纲,册封大典就定在十日后。等大典一结束,我们就提出请辞可好?”

“好,自然是越快越好!”

杨晞的眼眸充满激动,这是她的夙愿,盼了那么久,拖延一日她都担心会节外生枝,恨不能明日就请辞和洛蔚宁归隐。

两人憧憬了一会请辞归隐的事宜就到点用晡食,吃完后刚离开膳厅,管家就拿着一封请帖从外面走进来。

“将军、夫人,是汉东王府来的帖子。”

管家把帖子交给洛蔚宁,虽然写明是给她的,但她想也没想就转交到了杨晞手中。杨晞展开帖子一看,脸色生起了欣慰之色。

对洛蔚宁道,“父亲请我们明晚到王府用膳。”

洛蔚宁先是愕然,然后开心地笑了,这表明向从天终于正式认可她和杨晞的亲事,认可她这个女婿了。再也不必令杨晞左右为难,怎教她不高兴?

“那一会我们去逛夜市,好准备准备。”

杨晞道:“也好。这次登门,顺便告诉父亲我们辞官归隐的想法。”

翌日傍晚,两辆马车停在汉东王府外,王府的管家带着几个小厮、丫鬟上前迎接。

洛蔚宁牵着杨晞下马车,身后是抱着大包小盒礼品的樱雪和几名小厮。

向从天在内堂接待了她们,先是关心杨晞的身体状况,然后称赞洛蔚宁在秦王谋逆案中的表现,希望今后他们一家人同心同德,扶持明君登基,拱卫太平盛世。三人谈得其乐融融,反倒让洛蔚宁和杨晞不好意思提及请辞归隐的事。

晚宴过后,夜幕已经降临。洛蔚宁、杨晞陪着向从天在后院里散步。

晴朗的夏夜月色干净通明,闪耀的繁星浮出天空,阵阵夏风送来凉爽,使人十分舒适。

向从天一袭白袍,双手别在身后,脸上没有往日的古板严肃,看起来格外愉快。杨晞与洛蔚宁对视了一眼,随后想对向从天说出想法,话到嘴边发现难以开口。

洛蔚宁见状,便主动道:“岳父大人,等太子登基大典一过,我和巺子打算…辞官归隐。”

向从天的脚步突然停下,脸上的愉悦骤然消散,转而变得平静。他回转身,审视的目光在二人身上逡巡了一会,最后目光落在杨晞身上,“巺子,这是你的意思?”

他知道自己的女儿自小被他输灌为母复仇的信念,沉郁多年,和洛蔚宁在一起后就变得心志不坚,生起退却的心思。只是碍于大业未成,她不敢轻易放弃。如今魏王终于成了太子,她认为自己任务完成。且周顺两国局势紧张,随时可能再遣禁军出征。她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洛蔚宁。

杨晞抬头与他对视,平静道:“这是我和阿宁一样的想法。父亲筹谋多年,铲除了高、张两党,扶持魏王夺嫡,相信再也没有人能威胁得了殿下和父亲了。女儿和阿宁经历了太多生生死死,如今只想远离朝堂,过点安稳平静的日子。”

“也好。”向从天颔了颔首,又看向洛蔚宁,“可是阿宁,你想清楚了吗?平定秦王谋逆可是一记大功,论功行赏还在商议中。不出意外的话,秦帅能坐上殿前司主帅的位置,而副帅之位大概由郑铭迁上。那郑铭的位置……你也没兴趣吗?”

以洛蔚宁的年纪,坐上郑铭的位置—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固然是莫大的功名,堪称古今鲜有的少年将才。但比起和杨晞厮守一生,这些荣耀都显得无足轻重。

功名利禄乃虚无,唯有杨晞才是她一生所求。

她看了看杨晞,眼眸变得更为坚定,道:“多谢岳父大人提点,阿宁想清楚了。与巺子相比,那个位置不重要!”

“难得你如此看重巺子,我这个做父亲的就放心了。”

向从天表面上神色欣慰,但笑容掩盖下是不悦与忌惮。洛蔚宁乃保存赵氏皇室的紫微星,一旦放生,将成为他大业上的克星。还有杨晞,未来将会是他向氏王朝独一无二的公主,又怎么轻易舍得让她当一个平头百姓?

今夜他对她们的好意不过是虚与委蛇,麻痹她们的戒备心。

一会,他道:“既然你们想清楚了,为父无能阻拦,也不想阻拦你们。你们尽管按自己的想法活吧,但太子新立,朝中近日又过于动荡,为父还是希望你们等上两三个月。”

向从天知道今夜小两口不过是把想法告之他,而非请求他的同意,故而假作同意又趁机拖延。

洛蔚宁与杨晞互相看了看,皆以为向从天的话是为了稳固大局,终是同意了。

十日后,太子册封大典顺利举行,魏王赵珙从一个没有母系家族支持,不受皇帝宠爱的皇子成为大周未来的天子。而在同一天,曾经深得圣宠的秦王被贬为庶民,遣送出京,去往那遥远荒凉的西境。

没过多久,煊赫一时的张照和高纵两大老臣均在汴京闹市中被斩首,其上下九族男丁几乎无一生存。

由于处决了高、张两人,与顺国的矛盾得到暂时的缓解,两国停火近两月,进行了多场和平谈判。周国要求顺国签下撤军盟约,把军队撤回赤山路,并移交降将。而顺国则肆意索取战争赔款,除了每年的岁币,还要求周国赔偿金二十万锭,银五十万锭,绢帛百万匹,在盟书中还称周帝为弟。

垂拱殿内的早朝上,赵建看着盟书,气得胡子都颤抖了,把盟书掷在地上,怒道:“真是岂有此理,我大周立国上百年,一个新立不久的胡虏小国就胆敢称兄,简直是痴心妄想!”

立在下首的太子也满脸的义愤填膺,执起芴板道:“父皇息怒。孩儿也以为这协议万万不能同意。”

除了让大周称弟国,那战争赔款也属无耻索赔。顺国要求的金银锭为每锭十两。大周每年国库收入折合才8000万贯,顺国一口气就要了近半。本来朝廷就因青军叛乱以及和顺国的战争耗费了国库大量的金银,若这样一赔,连军队也难以供养,不是明摆着抽掉大周的命脉?

赵建道:“大周绝对不能接受称弟,朕觉得,暂且拖延着顺国,好让他们继续休战,另一边整兵北上,若最后谈不拢顺国继续南下,大周也有抵挡的力量!”

站在官员队列中的洛蔚宁亦觉得这是不错的办法,她认为顺国就没多少和谈的诚意,必须趁休战喘息的机会悄然派兵北上,才不会被打得措手不及。

向从天却在心里暗嗤赵建企图左右逢源的贪婪心思。想当初顺国渡过离河直抵晋城,他吓得连连求和,直言什么条件都答应,因此逼得张照和高纵谋反。现在休战才两个月,他就忘了亡国的恐惧。既希望顺国撤军,又不愿付出充足的财帛,可谓侥幸而贪心。

正当太子欲出言附和赵建的时候,向从天举起芴板道:“官家请三思。如今顺国只是暂且休战,大军仍在离河沿岸,一旦发现我朝增兵,必然会被激怒再次发起进攻。”

太子看着向从天,如鲠在喉。顺国给出的议和条件几近丧权辱国,想不明白向从天为何仍要逢迎?但自己毕竟是向从天拥立上位的,他向来尊敬向从天,视为师傅,便没当廷出口反驳。

显然,坐在龙椅上的赵建也颇为不悦,问:“那汉东郡王以为如何?”

“臣以为,赔款与称谓还可继续谴人谈判,万万不可率先动兵,否则只会给顺国一个南侵的由头。”

赵建将目光投向其余大臣,想听到其他提议。但自从张照倒台后,满朝官员几乎都是向从天的党羽,即便不是也不敢出来与之抗衡,除了洛蔚宁、秦渡和两三个异党,其他大臣均应声附和了向从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