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我会和嫂嫂好好等你回来的。”
杨晞笑了笑,嗔道:“宝宝还那么小,该是我照顾她才对。”
“都一样,你们互相照顾。”
三人呵呵笑了笑,很快就听到看台上传来连续不断的擂鼓声。
洛蔚宁环顾四周,官员和将领都纷纷往看台走去。
“大典就要开始了。”她不舍地看着杨晞。
杨晞下意识握紧了她的手腕,“阿宁。”
骤然间,眼眶又闪起了水光。
“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我等你回来。”
“好,你也是。”
洛蔚宁鼻头发酸,强忍泪意,赶在眼泪落下前她紧紧地抱着杨晞,然后头也不回地朝看台上走去。在踏上台阶前,一名宫中的小道士拦在她面前。
“敢问您可是洛蔚宁将军?”
“您是?”
小道士对洛蔚宁行了一礼,然后把一个蓝色锦囊递给她道:“这是慈荫观至清真人遣人送来的,特意叮嘱亲手交给您。”
洛蔚宁接过后欲拆开,小道士赶紧按在她的手背,“将军万万不可,真人有言,按照锦囊之法或许能够改变宿命,但只有在你想回家的时候方能拆。”
闻言,洛蔚宁谨慎地收回了手,向小道士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看了看锦囊,怀揣着好奇的心思,终究还是把锦囊纳入怀中。
出征大典就着吉时举行,洛蔚宁领着李家兄弟、柳澈、孟樾和几名一同出征的文官、幕僚等在大金鼎上上香祭拜,随后,洛蔚宁在皇帝面前起誓效忠,接过节钺和虎符。
吉时一到,洛蔚宁领着众将士喝下壮行酒,将碗摔碎,在一阵擂鼓声中,军队先锋首先出发。
洛蔚宁身为主帅,位于中军,坐骑左右是李家兄弟,身后是骑在马背的黑甲孟樾和柳澈的马车,在君臣的目光和夹道的欢呼中,显得威仪凛然。
杨晞和洛宝宝站在道边,焦急地看着军队前进,终于等到了洛蔚宁。
两人凝望着彼此,杂乱的人头和喧闹的声音仿佛都静止了,整个世界只剩下她们。
杨晞的泪水如珍珠般滑落,喊了一声“阿宁”,却发现声音是嘶哑的,淹没在人声中。洛蔚宁心如刀绞,所有话都哽咽在喉咙,就这样从杨晞身边过去了。
当看着银色的身影渐渐走远,失去的恐惧感突然涌上心头。
“阿宁!”
杨晞大喊一声,迈着焦急的步伐穿过人流追逐着那一袭银色。
“嫂嫂!”
洛宝宝见杨晞跟着军队跑去,也赶忙追上去。
“阿宁!”
杨晞很快跑到了洛蔚宁侧后方,听闻声音,洛蔚宁和李家兄弟都回过头看了。
“巺子,你快回去!”洛蔚宁高声喊道。
杨晞哪听得入耳,一直沿着道路,紧随着军队的脚步前进。
军队往北而走,经过成德公主府,然后从北门出,沿着直道走,在两边百姓夹道围观中,走出了内城北门。
道路两边围观者越来越多,杨晞愈发的步履维艰。她一边抬头搜寻洛蔚宁的身影,一边推开阻挡的人。
“阿宁。”
“嫂嫂,我们回去吧!”洛宝宝哭着劝道。
“就送她到城外。”
洛宝宝只好又跟上去。
军队十万之众,走了一个时辰才来到汴京城北门,两边人影逐渐稀疏。
洛蔚宁眼眶的泪水摇摇欲滴,痛得几乎窒息,只能紧紧握着马缰支撑着身体。她不知道杨晞是否还在跟着,不敢再回头看,她担心再看一眼,惹得她更不舍。
杨晞小跑了一个时辰,一路挤撞,已是满额汗水,发丝凌乱,但目光依然紧随着洛蔚宁的背影。她不求陪她出征,只求再送一程,再多看她一眼。
李超靖和李超广回头,很快就看到杨晞和洛宝宝,再看洛蔚宁,依然没有回头的打算,他们心疼得眉头都蹙起了。
犹豫了良久,李超靖道:“宁哥,夫人她还跟在后面,你要不要停下劝劝她?”
洛蔚宁得知杨晞依然跟随自己,心疼得泪水啪嗒啪嗒地落下,咬了咬牙,又狠下心来。
“继续走!”
阴霾的天空下起了牛毛细雨,天气也变得更为寒凉。大军终于走出了汴京北门,没多久石板路就变成了泥路。
“嫂嫂,已经出城了,不要再送了。”
洛宝宝抱住了杨晞。
杨晞也终于筋疲力尽地停下脚步,泪水满面,心如死灰。她的阿宁心好狠,竟然一眼也没回头看她。
“她还在吗?”洛蔚宁眼泪流干,疲惫的脸上都是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