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这些好多都是灭国狠人,他一个柔弱的文臣,再怎么自负心里也有点虚。
主要他也不知道始皇帝对他的期待具体是什么,心里就很没底。
总不能是找他来变法的吧?
始皇终于说起了他的目的:
“地府各界的律法将有大改,本位面的改动朕可以参与其中。朕的要求不高,诸位爱卿结合地府的基本情况,给朕总结出一份对大秦最有利的律法即可。”
原来是要做这个啊。
一群变法强人立刻就来劲了。
在场的不是自己主持过青史留名的变法改革,就是参与过始皇一朝的秦律修订。区区一个地府的律令而已,小菜一碟。
大家当即表示没有难度,待他们取来纸笔,即可一一商讨起来。
始皇便唤来侍者俑,替爱卿们去取他们所需之物。以后要什么直接告诉侍者俑,无需拘谨。
臣子们便寻了处空桌,商议起来。
始皇单独叫住了李斯:
“韩非缘何没来?”
李斯:……陛下,您想让臣怎么回答呢?
当初他害死了韩非,世人都说他是嫉妒韩非才华才下此毒手,也不想想他李斯有没有那个胆子越过始皇帝戕害旁人。
但李斯还是只能默默担下这个骂名,不然总不能逢人就说这是陛下授意的,陛下觉得韩非不愿真心事秦、留着他是个祸患?
不管真相如何,反正韩非一向是不搭理李斯的。
大秦的众人也尝试过拉拢韩非,可惜没什么效果。不仅是韩非,他们还拉拢过管仲、李悝、申不害……总之所有名臣都尝试了,成果陛下也看到了。
始皇闻言颔首:
“果然如此,能得吴起等几位大才已是难得,确实不该太过贪心。”
主要大家现在也不必治理国家,招揽一大堆臣子好像没什么用武之地的样子。不过是他们大秦看别人家的人才眼红,老想多拐几个回来罢了。
李斯忽地想起一事来:
“今日来的都是文臣,有些武将还未曾过来拜见陛下。”
始皇顿生兴致:
“都有谁?”
李斯就给他数了,孙武、伍子胥之类的。
大秦深谙趁着人家伤心的时候挖墙脚之道,譬如孙武和伍子胥,都是被吴王背刺过的。那吴王夫差本来也不是什么明主,挖起来难度倒是不高。
秦稷背着手进来,正好听见他们聊这个。
秦稷一下子就来劲了:
“政儿啊,你手底下文臣武将那么多,不如分给曾祖父一点吧?你看白起舍寡人而去了,眼看哄不回来,朕也不多要,你把王翦借寡人使使。”
王绾差点一句“你做什么美梦呢”脱口而出,反应过来之后赶紧闭上嘴。
罪过罪过,他被太子殿下同化了,说话也开始不把门起来。那可是先王,还是昭襄王,他得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