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沉痛一点头。??
朱元璋眉头一竖,可不等他开口,朱棣就抢先说道:“允熥……起兵了。”
朱棣的表情很是真挚。
可朱元璋不信。
起兵?
这不可能。
朱元璋可是知道,允熥那孩子生性乖巧,生母早亡,生母的亲父早亡,生母的亲长兄早亡,生母的亲次兄亦早亡。
也就是说,朱允熥,母族没人,没有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朱允熥的母亲是常遇春的长女,生下朱允熥半个月后便撒手人寰,时年二十四岁。
而她的父亲常遇春,洪武二年暴卒军中,年仅四十。
当时朱元璋听闻此事,大为震悼,亲自出奠。
可到常遇春的儿子时,便不是那么回事了。
洪武二十一年,凭借父亲的功勋获封右柱国、郑国公的常茂,因罪贬去龙州。
同年,常遇春次子,常茂二弟,常升,钦承父业,改封右柱国、开国公。
洪武二十四年,常茂去世。
洪武二十六年,常升卷入“蓝玉”案,被坐诛。①
自此,常家无人。②
所以起兵?养在深宫的朱允熥起兵?
朱元璋不信。
没有母族相助的他拿什么起兵?
他的妻族吗?
朱元璋想起朱允熥的妻子,兵马指挥赵思礼之女。
兵马指挥司,负责负责京城的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囚犯、火禁等事。
若说赵思礼助允熥起兵,还不如说允熥学戾太子,以囚犯起兵呢。
朱元璋紧盯朱棣,可朱棣神情未变,只接着说道:“允熞好金石。”
行了,朱元璋懂了。
有过一个嗑药磕死的荒唐儿子的朱元璋很有经验。
不过,“咱不是说了不准再行此事了吗?”
朱棣无奈,“是啊,也不知允熞是如何想的。”
如何想的?
朱元璋冷笑一声。
至于朱允熙……
“允熙年纪也小……”
说实话,有点牵强,但朱棣相信,他爹会顺着台阶下的。
果然,他爹没有说什么。
只是在某个夜晚,朱元璋问他:“允熥他们都没了?”
朱棣没有回答,只说道:“允熥起兵战败了。”
父子二人四目相对,在昏暗的灯光下谁都没有躲闪。
半晌,朱元璋问道:“真的起兵了?”
朱元璋意有所指。
“当然。”这回朱棣直接回答了,“那时世事艰难,不起兵,便要死。”
朱棣也意有所指。
听到这话,朱元璋再次陷入沉默,但很快,朱元璋就笑着拍拍朱棣的肩膀,说:“好儿子,难为你了。”
自那天之后,朱棣父子二人便不再说大明相关事宜,只商讨怎么在餐厅再创辉煌。
而朱棣、朱元璋父子二人态度的转变,有许多因素存在,但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听尽野史、传播谣言、藏不住话、非常好诈的店主人牧以茹了。
在朱棣刚来的那个夜晚,他就找店主人问过,为什么是找他来,而不是他父、宋祖等人。
当时,朱棣问“是因为我杀侄篡位”时,店主人毫无反应。
在回答他的问题时,也只是一味地夸耀他的功绩,丝毫没有对“杀侄篡位”的疑惑与不解。
那时,朱棣就知道,朱允炆的事没瞒住,他的上位史也没瞒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