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终于,在某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我独自坐在窗前,月光洒在我的身上,周围安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我在黑暗中释然,与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轻声对自己说,未来的路哪怕荆棘丛生,我也要为了自己,为了腹中的孩子,勇敢地走下去。那一刻,心中的重担仿佛突然消失,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涌上心头。
随着我心态的转变,生活似乎也慢慢步入正轨,可家庭这边,始终有个结没有解开。历经了无数次内心的自我拉扯与挣扎後,那个带着些许暖煦,却又弥漫着淡淡怅惘的午後悄然来临。
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指轻轻抚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眼神中满是温柔与坚定。妈妈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面前,她的脚步很轻,像是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又像是内心踌躇,不知该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对话。她的头发有些凌乱,脸上带着些许疲惫,可看向我的眼神里,满是关切与担忧。我擡起头,对上她的目光,一时间,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妈妈那双满眼通红的双眼,仿佛燃烧的火焰,映照出她内心的挣扎与坚定。她的声音颤抖着,仿佛一阵微风掠过枯枝,带着无尽的哀求与期盼:“你真的坚持要生下这个孩子吗?”。那一刻,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这不是赌气,也不是献祭。”我听见自己的声音穿透房间的白墙,惊飞了窗外栖息的鸽子。羽绒般的云絮掠过天际时,我忽然想起昨夜胎心仪里传来的声音——像深海里孤独的蓝鲸在歌唱,又像春天第一簇嫩芽顶破冻土时发出的簌簌震颤。
每当夜雨敲打窗棂,那个豌豆大小的胚胎就会在羊水银河中舒展蜷曲的四肢。他会在凌晨三点用细小的拳头叩击我的子宫壁,如同被困在琥珀里的蝴蝶轻轻振翅。我常在月光如水的深夜里摊开妊娠日记,看着超声波照片上那个逐渐清晰的小宇宙:第十周他长出珍珠母般的脊椎,第十六周睫毛像沾着星屑的蛛丝,第二十周脚掌在三维成像里开出半透明的莲花……
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眼眶不禁湿润。我知道,妈妈的问题背後,是对我无声的支持与深深地关爱。她的眼神中,有着对我无尽的信任和鼓励,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动。
我坚定地点了点头,对妈妈说:“我坚持要生下这个孩子。这不仅是因为我爱他,更是因为这是他的选择,是他赋予我的新生命。”这个决定并非出于对过往的不甘,也不是为了向谁证明些什麽。仅仅是因为,在我腹中,有一个鲜活的生命正在蓬勃生长。他宛如一颗坚韧的种子,悄无声息地在我的身体里扎下根来,不分昼夜地努力汲取养分,茁壮发育。
每一次感受到他轻轻的胎动,那奇妙的感觉都像一道带着温度的电流,瞬间传遍我的全身,酥麻又温暖。尤其是在那些被疲惫与失望填满的夜晚,四周漆黑寂静,我独自躺在床上,满心都是生活的苦涩与迷茫。可就在这时,腹中那若有若无的动静,便成了我黑暗世界里最亮的光。
那是生命的律动,是对未来的期许,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一点点驱散我内心的阴霾,给予我无尽的温暖与力量,让我千疮百孔的心渐渐愈合,也让我坚信,即便前路荆棘密布,满是未知的艰难,未来也一定充满希望。
如今的我,早已不是曾经那个脆弱无助丶在风雨中瑟瑟发抖的女人。生活这把无情的刻刀,在我身上留下一道道伤痕的同时,也赋予了我披荆斩棘的勇气与力量。
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内心充盈着从未有过的强大信念。我无比清晰地知道,凭借自己的努力,我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照顾好可爱的女儿,一起迎接这个即将降临人世的小生命,为他们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寒冬的帷幕悄然落下,南城的空气仿佛冻成了浸透寒意的绸缎,即便裹着羊绒围巾,仍能感受到丝丝水汽顺着衣褶蜿蜒而入。七个月的身孕让步履添了几分笨拙,体重增加的三十斤,却在我的步履间化作踏浪的韵律------我依然能踩着细高跟,穿梭于各个会议室,直至此刻。
这段时间,工作强度堪称“地狱级别”。公司跨境业务拓展计划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我常常凌晨就被闹钟叫醒,简单洗漱後,便开啓与欧洲区域团队的视频会议,探讨航线优化与清关流程简化方案。
窗外漆黑一片,屋内只有电脑屏幕散发幽光,我紧盯着屏幕上各地同事们的发言,飞速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不时抛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秦渊就坐在我旁边,同样早早来到办公室参会。他认真倾听每一位同事的发言,眼神专注,手中的笔在本子上不停记录。遇到关键问题,他微微皱眉,稍作思考後,便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为会议提供许多独到思路。
会议进行到一半,网络突然出现故障,画面卡顿,声音时断时续,沟通陷入僵局。我心急如焚,不停地调试设备,秦渊则迅速联系技术人员,在等待的间隙,他一边安抚欧洲团队的情绪,一边和我一起梳理之前讨论的要点,以便网络恢复後能迅速推进。
好不容易解决网络问题,又有负责大洋洲市场的团队成员提出,新的航线优化方案可能会导致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原本预估的利润空间被压缩,这让整个会议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我和秦渊立即查阅各项成本数据,仔细比对不同运输线路的费用构成。我们发现,若更换一家燃油供应商,能降低部分运输成本,但新供应商的信誉和油品质量又成了新的担忧。秦渊通过行业论坛和人脉打听新供应商的口碑,我则与对方沟通,争取更有利的合作条款,经过多轮沟通与权衡,最终在保证运输质量的前提下,成功降低了成本,让航线优化方案得以继续推进。
结束与大洋洲市场团队的会议,稍作休息,又马不停蹄投入到与德国市场团队的沟通中。这期间,不仅要协调不同地区的业务差异,还要解决各种突发问题。比如,德国不来梅港口临时调整政策,要求所有进口货物必须附带一份额外的原産地证明,且办理时间压缩至48小时内,否则货物将被滞留。而此时,大部分货物已经在运输途中,根本来不及按要求办理。
我立即组织跨部门会议,与货代丶报关行丶仓储等部门紧急商讨应对方案。秦渊凭借广泛的人脉资源,第一时间联系到当地一家熟悉政策的报关行,咨询是否有应急办法。对方表示可以尝试走特殊通道,但需要提供详细的货物信息和相关文件,而且手续繁琐,稍有差错就会被驳回。
我和秦渊迅速分工,我负责收集整理货物信息和文件,与国内的团队成员紧密协作,确保资料准确无误;秦渊则与报关行保持密切沟通,跟进手续办理进度,随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这48小时里,我们几乎没有合眼,不断核对信息丶补充材料。终于,赶在截止时间前成功办理好原産地证明,让货物顺利清关,避免了滞留风险,维护了公司在客户心中的信誉。
紧接着,为了更好地推进东南亚市场的新物流服务,我和秦渊踏上了前往东南亚的出差之旅。一下飞机,潮湿闷热的空气便扑面而来,还没来得及适应,我们就直奔当地最大的物流枢纽进行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