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将这青木簪以迅猛之势插进人的脖颈,必能一击必杀。权且当作防身之用,以备不时之需,倒也正合适。
李均侧身拱手行礼后,低声对王絮密语:“靖文公所选埋骨之所,怀愁定在其中。你若挂怀,可自去探寻,或能了愿。”李均顿时神色如常,自厅堂离开。
岑安略一打量王絮,面露几分愁容,纳罕道:“有人要见你。”
牢房潮湿,血腥气混杂泥水腥气钻入鼻腔。
牢门两旁的晕黄灯光,衬得青年身影颀长,映出他惨白的脸色,像是涂了一层薄雾,一点血色也没有。
自上次不欢而散,已过了数月有余。
徐载盈垂了下眸:“不带你见她,她便铁了心不肯交代。”
赵云娇。
她伶仃站在牢里,几日风餐露宿,叫她愈加消瘦了几分。此刻低眉顺眼,怯生生地望向王絮:“你没事就太好了,知你在此,我便一心想着,无论如何都要让他们别为难你。”
王絮敛眸看她:“你可知,你今日面对的是谁?若不招供,你九族上下,皆为陪葬。”
本不过是些坑蒙拐骗小伎俩,不至于令徐载盈出手。情形颇为反常,料想涉及家国大事、朝堂风云。
徐载盈投来的目光又冷又淡,难以避免地扫到王絮,开口叫她离去也不合适,按下不发,只安静地站在一边。
岑安自怀中取出一块绢布包住的金手镯,“此物有诡。”
未洗净的泥土黏附在繁复纹路中,形成了一层不均匀的外壳,锈迹像是暗红色苔藓,蔓延在手镯的表面。
王絮轻声道:“这数月来,京畿内外盗贼肆虐,贫困县邑杀人越货的恶行猖獗至极。盗贼将劫掠所得赃物,一股脑倾销黑市。”
“说来蹊跷,近日京中无端涌现一批官制金银首饰,想来,这源头便在你此处吧。”
盘根问底,追根溯源,竟是黎庶百姓自这对落魄母女身上抢来的。
赵云娇露出了忧愁的神情,“我一介布衣,既无皇恩赏赐,又无显贵出身,缘何持有这墓中出土的官家之物?”喟然长叹一口气,“诸位大人可曾听过,陶公笔下桃花源。”
传言,靖文公生前遍寻山川,建造桃源。
一日,赵云娇与其母驾舟渡河,欲往邻村售卖货物。
孰料,天有不测风云,行至河中,忽遇船难。波涛汹涌,水势湍急。
为求平安,赵云娇慌忙将所携钱币尽皆投入河中,祈愿河神庇佑。
“慌乱间,我将钱币倾数投下,以求庇佑,却仍被逆流席卷。待转醒,已身处一处诡秘之地。”
怪石嶙峋,草木凋敝,风声呜咽。
仿若被尘世遗忘的绝境。
赵云娇细致地将所见所闻描述了一遍,谈到墓中珍宝亦是面不改色,岑安听闻大惊失色,“传说靖文公有七十二疑冢,山脉起伏有致,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守住龙脉与龙气。”
她稍作停歇,面上泛起几分向往之色,继而叹惋:“此地何方,前路何处,我皆茫然不知。”
王絮渐失他们的话语声,唯她脑海中景象依旧清晰。曾于一殊异角度眺望,似见真龙隐现。
几日后,王絮再度望向那山,却见山体被掘空,一座尼姑庵拔地而起。
恰似龙目被剜,生机顿失。
世上竟有这般巧合之事?
往昔于武陵县外,她曾踏足一座庵堂。
静谧清幽,古木环绕。庵后小径曲折,蜿蜒至一处高崖。
彼时登高远眺,山川壮丽。
兜兜转转,一切再次回到原点。
巧合到就像是坊间传唱的戏文话本,一应情节早已铺陈妥当,只待她这主角登场,便要拉开帷幕。
赵云娇衲衲的声音从上方传来:“我遇到一个少年,他引吾至外边。待我醒转,身畔多出一纸。”
袖袂稍挽,一截明黄符纸自腕间显露。
“春秋非我,晓夜何长。
日月交辉,我定还阳。”
第42章第42章案卷堆积如山。……
案卷堆积如山。
陆系舟泡在供词堆里,天渐晚,风声刮得门扉吱呀作响。
烛光摇曳,地上人影诡长。
下役单膝屈地,拱手禀道:“陆大人,暖香楼内外尽皆详查。卑职暗中将整座城搜了个遍,依旧毫无所获。”
陆系舟视线往窗外一扫,行至书架一侧。
京城繁华,楼馆林立,其中声名远扬者,不止一个百香楼,还有一处暖香楼。
暖香楼背后主人身份成谜,来往人中既有富商大贾,也不乏市井无赖、江湖浪客。
“陛下心系朝堂局势,早在往昔便于暖香楼安插了身边之人,命其暗中窃取关键情报。”
陆西州抬手取下一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