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天官赐福第三季出了吗 > 160170(第9页)

160170(第9页)

他能做的,就是在锦衣卫混资历,等到退下来时,混个世袭指挥使或是其他,如此一来照佛家族一、两代人不是难事

心情大好后,王琪就盯着道痴手中的诰书等出了宫门,立时夺了看过,见上面书的是“奉议大夫”,嘟囔道:“皇上近来器重二郎,还以为会赠‘中顺大夫’”

“中顺大夫”是正四品散阶封号,“奉议大夫”是正五品

道痴道:“皇上圣明”

这两日封赏从龙属官,看似一顶顶官帽送出去,可不管是皇亲,还是文武大臣,对于此事都没有异议,这也说明嘉靖的赏赐在众人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官职多在正四品止几个品级高于正四品的,也多有因由,并没有刺众人的眼

道痴即便担了“伴读”之名,可年岁在这里,加恩先人已经是特例,正五品正好,要是正四品说不定就要引人口舌

王琪也想到此处,叹道:“皇上也不容易”

道痴想着王琪后日就要随钦差出京,道:“这诰封就请七哥带回去给祖母,等祖母上京时,往来馆驿也便宜些”

得了这份诰封,王宁氏就是五品太宜人,北上京城有资格入官驿落脚

王老太爷已经允诺,入秋后会安排王珍送王宁氏北上想着王宁氏年过花甲,道痴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恨不得亲自去接进京

可是他得了嘉靖吩咐,下月初入国子监读书,抽身不能,只能托给王琪

王琪犹豫一下应了,对刘三郎道:“三郎,我后日就要出京,这两日要带七郎去二伯家,就不回会同馆了”

刘从云明日起要入宫当值,现下也急着寻长吏司的旧友打探消息,就在皇城门口与王家兄弟作别

皇城外是六部衙门所在,兄弟两个直到出了天街,才雇了辆马车,却不是往侍郎宅,而是往顺娘家去了

“二郎,其实接叔祖母之事,不妨托给张姐夫”上了马车后,王琪说道

“这是为何?”道痴带了几分不解:“难道伯祖父所言大堂兄秋后入京之事是假的?还是太麻烦大堂兄?”

王府三郡主九月除服,两家入秋要言婚姻之事,王家宗房总要有人进京操持王琪婚事

王琪摇摇头道:“不是麻烦不麻烦大哥的问题,而是机会难得”

道痴听着依旧有些迷糊

王琪道:“二郎虽年少,可张姐夫却过了及冠之年,身上又有举人功名皇上如今正缺人之机,还不若让张姐夫借接叔祖母之名,随我一同回安陆这一路上,礼部尚书、翰林学士都跟着,借接让张姐夫混个脸熟,对于张姐夫也是好事……王府那边留守诸人,随王妃进京后,少不得再封赏一回到时候将张姐夫举荐给皇上,也是机会张姐夫即便不是王府旧人,却与皇上有同乡之谊不过也要张姐夫心甘情愿才好,毕竟举人授官不如进士授官便宜要是张姐夫志在二甲,再等几年出仕也不晚”

王琪的话虽有取巧之嫌,可道痴明白这确实这个难得的机会

举人考进士,哪有那么好考的上万至数万举人汇集京城,可三年一次的会试每次取百余人真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有的人考了几十年,依旧在举人上

就像张家老爷,还有刘家大舅,都是考了多年不第

张庆和及冠之年,落第一次,说起来是常例没有什么可丢人的,再考个两次、三次,即便而立之年中了进士,在官场上也是年轻人可是进士也分三甲,一甲、二甲前程似锦,三甲则有些尴尬

要是张庆和无缘一二甲,那与其在京城消磨时间,等着科举,还不若趁着嘉靖缺人的时候出仕……

第一百六十七章见姻亲,闻良言

王琪的话听着是有道理,可是说的人不对。

他本不是爱钻营的人,这样的安排又太功利了些。如此侃侃而谈的王琪,刚接了代天子去迎接天子生母的差事,身上却没有半点欣喜,脸上反而露出几分悲凉。

道痴叹了一口气,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七哥无需内疚太过。”

王琪苦笑道:“皇上既命人去迎王妃进京,那名分也是早晚之事。我真是不知该如何见二伯。若是宗房伯父与堂兄们都需规避,张姐夫早些出仕也是好事。”

张庆和不仅娶了王氏女,本身又是宗房太夫人的侄孙,论起血脉亲缘来,不比道痴远。年岁又在这里,趁着王琪没成亲前,王家人想要扶持一把,在官场上会便宜很多。

即便三郡主封公主,现下有国孝在,婚礼最早也在一年后,王家人还有布置的机会。

等到道痴年长出仕,在官场上也有了帮扶。

道痴心中想着王琪的苦闷,道:“若是姐夫愿意,自然是好事。”

王琪看着道痴道:“要是二郎、三郎年长几岁就好了。”

三郎是宗房近支,道痴又与王琪相伴长大,受过王老太爷的恩惠,宗房真正能依仗的族人,也只有他们两个。换做其他房,关系疏远,不说有没有成才的子弟,即便有子弟可以帮扶,庶强嫡弱,也非家族之福。王琪在还罢,驸马身份是震慑;王琪要是有不在,庶压嫡也不是没可能。

至于三郎与道痴两个得势后会不会欺压宗房,王琪是想也不曾想过。而对于位居从三品的从堂叔王青洪,王琪却是压根没有想起。

看着王琪眉头皱成一团。道痴低声安慰道:“七哥,还是那句话,勿要看着眼前。皇上以藩王身份即位,京城看似太平,说不得还有的折腾,眼下风光未必是风光。只要七哥与三郡主恩爱,王家就有靠山。我与三哥晚个十年、八年出仕也不迟。”

王琪听得有些诧异:“殿下已经是皇上,谁还敢为难皇上不成?”

道痴道:“即便身为皇帝,也未必能随心所欲。上有孝道,下有‘忠臣’,不管抬出什么名号,说到底还是名利之争,还不知会争到几时。咱们只管作壁上观就好,省的引火烧身。”

王琪并不愚钝。闻言自然听出道痴言外之意。京城政局真要大乱的话,二伯致仕就未必是坏事。虽说晓得这种说辞是在安慰自己,可王琪眨了眨眼睛,心里的不安愧疚还是弱了几分,小声道:“真的有人敢闹么?”

道痴点点头,小声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权力更替,总是难免纷争。不说别的,就是先皇以太子身份即位时。朝廷也动荡了数年。权阉生生死死,阁臣罢了不是一个两个,牵连在中的六部堂官不下数人,破家问罪的人家数以十计。皇上这边,怕是会更艰难。”

王琪这些日子只为自己与三郡主的婚约懊恼,哪里想到过这些。如今听道痴听了这些,想想不说别的。就是王妃进京后就是一场官司。

后宫有太后在。王妃这个皇上生母的身份,就要有的扯皮。以皇上至孝的身份,怎么会让王妃“名不正、言不顺”地滞留京城。总要接到宫里奉养,到时候少不得一个“圣母皇太后”的封号……

同皇上要面对的乱局相比,宗房二伯隐退之事就没有那么糟糕了……

说话的功夫,马车到了槐花胡同。

张家在京城买的宅子就在此处。

下马车时,王琪不能说神清气爽,脸上的沮丧也都散去。看上去平和许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