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孙哎,你咋起了?好点没,头还痛不?”
祖母王氏,最疼这个大孙…儿!因为给她长脸啊。
在王家亲戚中很是有面子,她是希望大孙…儿继续科考的。
毕竟只是普通的农家妇,危机意识并不强,想得没有当家的那么长远。
她看到安流风从屋里出来,连忙上前几步,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
抬起右手试试大孙的额头。
“阿嬷,我已大好了!”
“嗯,不烧了,快到厨房去,给你煮了鸡蛋羹,好好补补,歇两天再看书啊!”
此时的王氏,已没有了大孙子性别有问题的记忆。
安流风走进厨房。
看到两个小豆丁,正盯着灶台上的一碗鸡蛋羹,直流口水。
还有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在灶台底下烧火,他们都是原主的弟弟妹妹。
这个家的当家人,即祖父,老爷子名叫安威。
安庄在十几年前曾遭受过大洪灾,所以,很多族人都死了。
目前的安庄,虽都姓安,但与安威血缘最近的房头,都已经出了五服。
安威在大洪灾时,逃难去京郊,投奔岳父王家的亲戚。
在平庄赁田,才定居下来。
这次回乡,因大孙儿已是秀才,算是荣归故里。
在安庄,这个祖祖辈辈,以刨土为生的贫瘠小村里。
百年才出这么一个秀才,算是一件很了不得的好事。因此,安家回乡,村里人都很欢迎。
安威有两儿一女。
大女儿嫁入京中一家小商户,日子还算富足。
老大,安大虎,娶妻赵氏,生有两子一女。
长子安流,即原主,今年已十五岁,还有十三岁的安梅,与刚刚五岁的安潮。
老二,安二虎,媳妇何氏,有两女一子,十二岁的安桃,九岁的安杏,与七岁的安涛。
厨房里两个流口水的小豆丁,是安涛与安潮。
灶下烧火的是安杏。
“看啥看啊,这是给你们大哥补身子的,都给我去院里择菜去!”
王氏进来见了。
给两个小孙儿,一人一个脑瓜崩,赶出厨房。
安流风见小豆丁们沮丧地走出去,目光闪了闪。
这个家,虽说不算安庄最穷的,却只能混个温饱。
因为地薄产量少,收入不多,想给小的孩子多吃几个鸡蛋,也不容易。
还要供原主念书,古代束修,与书籍纸张的费用都很贵。
安家能培养出一个秀才,已是举全家之力,还要勒紧腰带过苦日子。
安流风以后还要考举人,以及进士呢!没有财力支持,怎么能行?
所以。
很有必要先改善一下,安家的经济状况与生活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