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百度 > 第103章(第1页)

第103章(第1页)

他和县尉、主簿当时看完考卷后,毫不犹豫的回答都是“此卷当得第一!”

梁县丞现在的心情真的很复杂。

他虽不知眼下为何最后县令大人把秦朝宁放到了排名第三的号房,但是那答卷当真对答得甚好,在他看来理应第一,堪称案首之才!

梁县丞之所以这么想,也是有缘故。

按照惯例,县试最难的一场应试就是第一场,尔后的第二场考的[1]是八股文一篇,律赋或是孝经论一篇二选一,再者默写《圣谕广训》指定部分内容;第三场考的是八股文一篇,律赋一篇,试帖诗一首,默写《圣谕广训》指定部分内容;第四场与第五场考的内容一致,主要考四书五经的默写。

因此,真实情况就是,第一场的成绩是大抵上决定了县试的结果,已经最能够看得出该学子的学识水平。

后面几场考试不过是筛掉人所用,但凡不要作答得太差,第一场结果里的前二十的学子排名基本不变。

所以,梁县丞的心情别提多七上八下了。他都有点儿想立马回家揪着自家儿子的耳朵问问他,你舍友兼同窗这般堪称神童,你都不知道沾点光吗?

与此同时,底下的秦朝宁这会正忙着啃鸡蛋和馒头。待吃过两个鸡蛋和一个馒头,他又拿起水囊喝了两口水。

此外,他还藏了一个鸡蛋在考篮里。这是他早上问管事多要的。那时,他直白告诉管事他考完试就饿得很,所以他想向书院多要一个鸡蛋,日后待他们家送他返校时再补回鸡蛋给到书院里。

听罢,管事的没半点迟疑地应了声好,便多给他一个。

其他举试班甲乙班的学子们见状,纷纷也多要了一个。

说实话,待到下午时分,他们也饿得慌!

管事的都一一应下,把鸡蛋给他们分了下去。

县衙大堂里没一会儿,考差们陆续发下第二场的考题,底下的众位学子窸窸窣窣地开始动了起来。

秦朝宁接过考卷后,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手上的考券。待他粗略地把题目看完后,他才在考桌铺上草稿用纸,然后将正式的答卷仔细卷好,放置在考桌最左侧备用。

这之后,他目光专注地二次阅览考题,一字一字地往下看。

县试第二场的考题同样是三道。

题目一:[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题目二:

可选一:以山村野趣为题作律赋一篇。

可选二:[3]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以出自《孝经》此句作经纶一篇。

题目三:默写《圣谕广训》重农桑以足衣食篇。

秦朝宁面对这三道考题思考了一阵子,才在脑海里定下来了答题思路来。

题目一的出处,他记得源自是《论语学而篇》,[4]其中原文是,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曰:“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这篇其中的重点,是孔子提出了君子应有的品德是哪些。

秦朝宁打算从君子的仁、孝、信等道德标准破题,不深究曾子所言。

题目二这里,他选择写律赋一篇。因为《孝经》,他压根没看过。

秦朝宁在孙夫子的藏书室看了很多书,但是还没看过《孝经》。今日的考题对于他而言,警醒到他了。

他差点儿就一身冷汗。

为了预防日后府试等,同样会遇到此类考题,他得找时间查漏补缺,尽快看多些书。

至于题目三,默写一事则是他所擅长的。而《圣谕广训》全书,他是看过的,现下哪怕全文写出来都不是难事。

确认自己整理好了思路,秦朝宁便开始提笔、点墨,行文流畅地在草稿用纸上作答。

在他认真书写期间,县令大人、县丞、县尉、主簿都悄悄走到了他的号房侧,安静地看向他的草稿用纸。

他们驻足看了许久,直到秦朝宁写完了第一篇八股文才离开。

此场考试里,秦朝宁依旧是把三道大题在草稿用纸写完,待检查无误后,才转抄至正式答卷上。

不过,今日的他,答题结束得比上一场考试还要早。这让他着实犹豫了,自己究竟要不要先缴卷。

想了想,他把考篮里的鸡蛋掏出来,慢悠悠地剥壳,小口小口地啃着。

一直有留意这边动静的县令、县丞、县尉、主簿:“……”

哪怕再颖悟绝伦,也确实不过是个六岁稚儿。

秦朝宁吃完了鸡蛋后,见仍旧无人缴卷,他只好自己举手示意考差。

于是,他作为这场第一个缴卷的学子,在他起身提着考篮离开号房时,就被周围号房中的学子注意到了。

这些学子们疑惑地打量着他的身影。不仅仅是因为他缴卷快,而是因为他是从前二十的号房出来的,并且还仅仅是个垂髫小童!

怀疑的念头,不由自主地在部分学子的脑海里扎根。

奇怪的华风书院学子

在次日,县试第二场的结果,便如第一场应试结果那般,在告示牌上张贴了出来。

这时候,平日里人迹罕见的县衙门口,人头涌涌,热闹非常。

而东篱书院的众人,依旧是当日下午才一行人来的县衙大门前,然后各自在红纸告示上查找自己的座号。

不过,他们今日的状态放松了不少,没前几日那般紧张不安。

秦朝宁没一会儿就看完了。他县试第二场的应试结果同样在前二十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