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运墨沉默片刻,摇头,“我觉得更像猫捉老鼠。”
“谁是猫?”
“能是我吗。”
周奉春一愣,随后大笑,想想也形象。
他换个建议:“要不你也学学猫吧。”
“什么意思?”
“现在是你琢磨不了他,在他那里你就是开卷考,所以你要藏点起来,掌握主动权,让他看不透你,这样他不就急了?人一急就会犯错误,会有意想不到的动作。”
“听起来就不是正经主意。”
“这叫推拉,忽远又忽近……喔唷,和你也解释不清。你听好,本大师赐你三个锦囊,你依葫芦画瓢,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对于友人的理论,徐运墨抱着怀疑态度,可他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姑且拿来试一试。
第一个锦囊曰:反着说话。
像是生怕徐运墨不懂,周奉春还在下面写个注解:
答他之前,你把原本想说的话在脑子过一遍,然后反过来讲,生硬点也没关系。
徐运墨读完,觉得周奉春肯定瞎写一通寻他开心,很快撇到一边。
隔天中午,徐运墨手头有点急活要赶,堂食不了,拿饭盒去天天打包。
夏天梁替他弄完,笑说要是没空的话,不用特地过来,发个信息给我,我去拿一样的。
他来一趟,除了买饭,主要是看人。按照徐运墨的作风,本该回答:我走过来就两步路,没什么不方便。
然而神经搭错,突然想起那个锦囊,他迟疑少许,改成:过来确实浪费时间。
夏天梁闻言,罕见地表情一滞。
当晚上课,徐运墨批改默写,感觉夏天梁久久看向自己,似乎在揣摩他的想法。
他扭头,问你看哪里。对方居然没像平时那样轻巧地移开话题,而是如实讲,在看你。
不过马上跟着说,没什么。
这反应徐运墨太过眼熟,不就是自己别扭时的样子?那一刻,他好似仙人抚顶一般,顿时领悟。
接连几次尝试,夏天梁对上他时,明显不如过往直接,总是欲言又止。
徐运墨不禁对周奉春刮目相看,随即打开第二个锦囊。
其中写:找借口少上英文课。
后面还有行小字,徐运墨匆匆一瞥,没细看。他心里光顾着不情不愿了,但由于第一个锦囊珠玉在前,他咬牙,还是照办。
先假装身体不适,再说忙店里事情,能找的理由全部找过。此举引发了夏天梁的重视。一连数日,他总找借口来涧松堂,也不干什么,进来晃一圈,天南海北扯点有的没的,讲完就走。
回去收到信息:今晚也没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