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医圣传筋骨贴是正规品牌吗 > 第319集 苗医文化产业探索(第1页)

第319集 苗医文化产业探索(第1页)

苗药新生

一、深山里的会议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黔东南的苗寨就已经醒了。青瓦木楼的屋檐下,挂着的玉米串和红辣椒在微风中轻轻摇晃,空气中弥漫着草药和湿润泥土的混合气息。阿雅站在自家吊脚楼的走廊上,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调研报告。

"阿妹,快下来吃早饭了。"楼下传来母亲的声音,伴随着石臼捣药的咚咚声。阿雅深吸一口气,把报告塞进帆布包,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走了下去。

堂屋里,火塘里的炭火正旺,三脚架上的铜锅里飘出阵阵药香。父亲阿爸坐在火塘边的竹凳上,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苗医手稿,正用毛笔在宣纸上记录着什么。他是寨子里有名的苗医,从十三岁起就跟着祖辈学习草药知识,如今已经六十多岁,背有些驼了,但眼神依旧清亮。

"爸,您看了我昨天带回来的报告吗?"阿雅坐下,拿起木碗盛了一碗玉米粥。

阿爸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里带着一丝忧虑:"看了。你们想把苗药做成护肤品、养生茶,这个想法是好的,但苗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这些现成的方子,能适合所有人吗?"

"我们不是要把苗药当成万能药,"阿雅解释道,"只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苗医文化。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苗医了,再这样下去,咱们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迟早要失传。"

这时,门被推开了,几个年轻人走了进来。为的是阿明,他是阿雅的大学同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了家乡。跟在他身后的是小梅和石头,小梅学的是食品工程,石头则擅长设计。他们四个,就是这个苗医文化传承团队的核心成员。

"阿爸,我们今天要去一趟县城,和那家化妆品公司的人再谈一次。"阿明说道,"他们对我们的苗药祛痘配方很感兴趣,但要求我们提供详细的成分检测报告。"

阿爸放下手中的毛笔,沉默了片刻:"可以。但你们要记住,苗药的根在山里,在我们的传统里,不能为了赚钱,丢了祖宗的规矩。"

"您放心,我们都记着呢。"阿雅认真地说,"所有配方都会严格按照祖辈传下来的来,只是在制作工艺上,会采用现代技术,确保安全和卫生。"

吃完早饭,四人背着装满草药样品的背篓,踏上了去往县城的路。山路崎岖,他们走得很慢,沿途不时停下来,辨认着路边的草药。

"你看,这是地胆草,清热解毒的,用来做祛痘膏正好。"阿雅指着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说道。小梅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挖起植株,放进随身携带的标本盒里:"回去我再做一次成分分析,确保里面没有刺激性物质。"

石头则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着路边的风景和植物:"这些图案可以用到包装设计上,你看这朵花的形状,多特别。"

阿明走在最后,翻看着手里的笔记本:"那家公司说,如果这次的样品能通过检测,他们愿意先投入五百万,建立一条生产线。但我觉得,我们不能只依赖一家企业,得多找几个合作伙伴,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

太阳升到头顶的时候,他们终于走到了公路边,拦了一辆去往县城的中巴车。车厢里挤满了人,空气中混杂着汗味和各种农产品的气息。阿雅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飞倒退的竹林和梯田,心里既兴奋又忐忑。她知道,这条路不会好走,但为了苗医文化的传承,她必须走下去。

二、实验室里的碰撞

县城的工业园区里,一栋崭新的白色建筑格外显眼,这是当地政府为了扶持特色产业而建的产学研基地。阿雅他们的团队在这里租了一间实验室,里面摆放着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与苗寨里的传统药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刻,小梅正穿着白色的实验服,在操作台前忙碌着。她面前的烧杯里,装着一种淡绿色的液体,正冒着细密的气泡。

"怎么样,祛痘膏的配方稳定下来了吗?"阿雅推门进来,身上还带着外面的热气。

小梅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睛里却闪着兴奋的光芒:"差不多了。我们用了苗族传统的七叶一枝花、紫花地丁配方,又按照现代工艺进行了提取和纯化,刚才做的皮肤刺激性测试,结果都是阴性。"

她指着旁边的样品架,上面摆着十几个小瓶子,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膏体:"你看这个,加了咱们寨子里的蜂蜜,质地特别细腻,保湿效果也很好。"

阿雅拿起一个瓶子,打开盖子闻了闻,一股淡淡的草药清香扑鼻而来:"不错,有咱们苗药的味道。对了,包装设计得怎么样了?"

"石头正在隔壁赶工呢,说是有了新想法。"小梅笑着说。

两人来到隔壁的设计室,只见石头正趴在桌子上,用铅笔在画纸上勾勒着什么。桌子上散落着各种苗绣图案和银饰纹样,墙上还贴着几张苗族古歌的手抄本照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这是我新设计的包装方案。"石头抬起头,指着画纸上的图案,"我把苗族银饰上的蝴蝶妈妈图案简化了一下,用在瓶身上,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不会显得太复杂。颜色用了靛蓝和藤黄,都是咱们苗族常用的染料颜色。"

阿雅凑近看了看,画纸上的瓶子造型简洁大方,瓶身上的蝴蝶图案线条流畅,确实很有苗家特色:"这个好,既有辨识度,又不会让人觉得太晦涩。"

正说着,阿明推门进来了,手里拿着一份合同:"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那家化妆品公司同意我们的条件了!他们负责生产和销售,我们提供配方和技术指导,利润按三七分成。"

"太好了!"小梅和石头异口同声地欢呼起来。

阿雅却没有立刻高兴起来,她拿起合同仔细看了看,眉头微微皱起:"这里写着,他们有权根据市场反馈调整配方。这可不行,苗药的配方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随便改。"

阿明点点头:"我也注意到了,已经跟他们沟通过。他们同意,所有配方调整都必须经过我们团队的同意,而且不能改变核心成分和比例。"

阿雅这才松了口气:"那就好。我们做这些产品,不只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传承苗医文化。如果为了迎合市场而改变了苗药的本质,那就得不偿失了。"

四人围坐在桌子旁,开始讨论下一步的计划。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就像他们此刻的心情,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一丝忐忑。

"我觉得,除了护肤品,我们还可以开一些养生茶。"小梅突然说道,"我爷爷以前常说,春喝薄荷夏喝菊,秋喝银杏冬喝橘,这些都是咱们苗家的养生之道,做成袋泡茶应该会很受欢迎。"

阿明眼睛一亮:"这个主意不错。茶叶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投资也少,可以先从小规模试产开始。"

石头拿起铅笔,在纸上画了一个茶包的包装:"这个可以用苗族蜡染的图案,做成小袋子,既环保又有特色。"

阿雅看着眼前这几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上山采药的情景。那时候,爷爷总是一边认药,一边给她讲苗族古歌里的故事,告诉她每一种草药都有灵性,要心怀敬畏。

"我明天回趟寨子,跟阿爸和寨老们商量一下,再收集一些传统配方。"阿雅说道,"养生茶的配方最好能多样化一些,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人,适合喝的茶也不一样。"

大家都表示赞同。那天晚上,他们在实验室待到很晚,一边整理资料,一边憧憬着未来。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墙上贴着的那句标语:"让苗药走出大山,让世界看见苗医。"

三、市场浪潮中的坚守

三个月后,第一批苗药护肤品和养生茶终于面世了。在产品布会那天,阿雅特意穿上了一身崭新的苗族盛装,银饰在灯光下闪闪光,引来不少媒体记者的镜头。

布会设在一个充满民族风情的酒店里,墙上挂着苗族织锦,角落里摆放着几盆活的草药。展示台上,一排排包装精美的护肤品和养生茶整齐地排列着,瓶身上的蝴蝶图案在灯光下显得格外生动。

"这些产品的所有原料都来自黔东南的原生态山区,采用苗族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技术制作而成,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质。"阿雅站在台上,向台下的嘉宾和记者介绍着,"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产品,让更多人了解苗医文化的智慧,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