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一听到抚州的人选,方才还在抗议的老爷们便熄了火,生怕惹怒了徐复祯讨不到好。
&esp;&esp;徐复祯这才把她的人选说了出来:分管抚州产业的两个老爷,一个是三房的十一老爷,一个是四房的九老爷。
&esp;&esp;其他老爷一听没有自己的份又开始纷纷反对起来,只是声音却没有方才那么大了:毕竟三房、四房和五房都有了得利的人。
&esp;&esp;而九老爷和十一老爷则迅速加入五老太爷的行列,拥护起了徐复祯的决定。
&esp;&esp;徐复祯又补充道:“我还有最后一个要求。那就是所有账本必须公开,若哪位叔伯发现代管的人作虚弄假,可以直接取而代之。”
&esp;&esp;其他人一听,又纷纷燃起希望来,也不再反对了。
&esp;&esp;徐复祯便请王录事写了文契,传与众人签名画押。
&esp;&esp;一脸晦色的徐六爷趁着众人闹腾之际,悄悄地对大老爷说道:“大哥,你就由着她胡闹!你看看现在三房四房和五房成什么样了?以后我们大房说话还管用吗!”
&esp;&esp;大老爷对这个弟弟恨铁不成钢,咬牙道:“你当是我想由着她?你看不出来是他们几房架着逼着让我拱手相让吗?要怪就怪你那蠢钝如猪的媳妇,我看你还是早点把她休了!”
&esp;&esp;六老爷讪讪不语。
&esp;&esp;大老爷用力闭了闭眼,心里却在冷笑:那些堂兄弟以为从他手中夺走那些铺子就能压过大房了?他有本事让那些铺子经营十年,自然有本事让它们倒闭!
&esp;&esp;那头徐家各房的老爷已经在王录事拟的文契上画好了押,那契书便自此生效了。
&esp;&esp;徐复祯站起身来朝他们施了一礼,道:“多谢各位叔伯的配合,时候不早,就不耽误叔伯们的时间了。还请九叔和十一叔留步。”
&esp;&esp;这是要商议铺子的经营了吧?其他没分到管事权的老爷颇为不甘地退了下去,王录事也跟着大老爷一块儿退出了前厅。
&esp;&esp;徐复祯这才让屏风后面的管事和庄头们出来见礼,锦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银锞子赏给了这些管事们。
&esp;&esp;待那些管事纷纷磕头行了谢礼,徐复祯才开口道:“大家都回去做事吧。只是各个田庄的庄头、还有米粮铺的掌柜留下。”
&esp;&esp;九老爷和十一老爷对视了一眼:她又要做什么?
&esp;&esp;
&esp;&esp;余下的管事纷纷告退,厅里只站着被留下的三个掌柜和七个庄头。
&esp;&esp;徐复祯命人请他们入座看了茶,这才问道:“如今粮铺里还有多少存粮?”
&esp;&esp;几位掌柜合计了一番,推了一位钱掌柜出来回话:“回小姐话,如今五间粮铺,统共存粮白米十二石,糙米三十五石。”
&esp;&esp;徐复祯沉吟道:“三十五石米,能吃多久?”
&esp;&esp;钱掌柜捋了捋胡须笑道:“这个是不定的。像东家这样的大户人家,一石粮食可能也就够一位老爷吃上一个月,可若是那些遭了灾的饥民,凑合吃上整个冬天也是可以的。”
&esp;&esp;徐复祯道:“那你回去让人把库里的存粮都装上车给我带走。”
&esp;&esp;什么?九老爷和十一老爷面色古怪地交换眼神:京城没米给她吃?
&esp;&esp;菱儿的眼睛却亮了起来。
&esp;&esp;几位掌柜都急了:“小姐,使不得啊!米粮铺没了存粮还怎么做生意?”
&esp;&esp;徐复祯不以为意:“你们再去米粮行买些存货补回来不就是了。”
&esp;&esp;钱掌柜就知道临换东家
&esp;&esp;不是好事!
&esp;&esp;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开口劝阻道:“小姐,我们是做生意的。今年是歉岁,粮少价高,我们高价买回粮米再原价卖,那不得亏死!”
&esp;&esp;徐复祯的指尖点着白瓷茶盏的盖沿,落下轻飘飘的一句话:“亏也不会亏到你们头上。铺子的工钱照发不误,亏损的银钱让九老爷和十一老爷支给你们。”
&esp;&esp;九老爷一下子站了起来:“什么?我上哪儿来的钱支给他们?”
&esp;&esp;徐复祯斜睨了他一眼,道:“按照规矩,每年年底各大管事会将整年的利润收成上缴给东家。倘若九叔和十一叔有本事从大老爷手上截下今年的利润银钱,还怕填不了这点亏空吗?”
&esp;&esp;九老爷和十一老爷闻言心中意动:要是能截下这笔钱,他们今年可就发财了!
&esp;&esp;这样一想,两人恨不得立刻回去商议对策,当下斩钉截铁对钱掌柜道:“听到没有!还不快照七小姐说的去做!”
&esp;&esp;那几位掌柜原本就有些轻视这位少女东家,加上她的要求本就不合理,打定了主意不能听她的。可是如今两位老爷发了话,他们却不敢再据理力争,连连点头应是。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