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深秋时满园枯黄,宫里头的秋是萧瑟寂寥的,晋王府的秋同样如此。
&esp;&esp;好在是有林秋曼增添了几分趣味,秋冬适合进补,吃热腾腾的锅子是最适宜不过的了。
&esp;&esp;李珣近来不沾荤腥,皆吃素食。
&esp;&esp;二人仿佛又回到了朱家院那段时光。
&esp;&esp;林秋曼说她昨儿又接了一桩休妻案,李珣认真倾听,时不时点评两句。
&esp;&esp;往日他会问她什么时候进府,现在一概不提,目前二人的相处是非常融洽的,她自在,他也不折腾。
&esp;&esp;一个不说娶,一个不说嫁,就这么细水流长。
&esp;&esp;遗憾的是,这份细水流长并未持续多久就被打破了,因为隔壁大周使臣来讨要进贡,今年他们还没送过去。
&esp;&esp;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还有三个大剧情,后期全是两人的感情线,从头到尾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星星眼,李狗必要要从头帅到尾,还要遵守男德。。。
&esp;&esp;
&esp;&esp;老陈叹了口气,“郎君志向远大,宁可在沙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也不愿臣服大周。只是郎君孑然一身,老奴心里头还是颇觉遗憾。”
&esp;&esp;李珣偏过头看他,“陈叔想说什么尽管直说。”
&esp;&esp;老陈直言道:“林二娘,郎君可曾想过如何安顿?”
&esp;&esp;李珣沉默了许久,才不答反问:“我若回不来了,岂不是误她一生?”
&esp;&esp;老陈喉头一哽,再也说不出话来。
&esp;&esp;李珣坐到床沿,“我固然也贪恋儿女情长,可是先有国,才有家。与大周这一战,是当初父亲未完的遗愿,同时也是我毕生想去实现的梦想。然而陈叔你也曾上过战场,知道那是一场生死未卜的博弈。如果我到最后未能回来,把林二娘困在晋王府这个空壳里,岂不是害了她?”
&esp;&esp;“可是……”
&esp;&esp;“没有可是。”
&esp;&esp;老陈垂首不语。
&esp;&esp;李珣心里头似乎也有些矛盾,“天色不早了,你也早些去歇着吧。”
&esp;&esp;老陈默默地关门离去了。
&esp;&esp;李珣取出暗格里的香囊嗅了嗅,陷入了沉思中,以前只想护她,可直到今日才恍然发现,他是最没资格护她的。
&esp;&esp;他生来就是马背上的人,这样的人哪能给她安稳呢?
&esp;&esp;他这一生谁都不负,唯独林二娘,他是负她的。
&esp;&esp;想到此,李珣彻夜未眠。
&esp;&esp;大周使臣进京求见,百官上-朝严阵以待。
&esp;&esp;皇帝表情麻木地端坐到龙椅上,内侍高声道:“宣使臣觐见!”
&esp;&esp;那使臣身材魁梧,很有一番气势,进殿来向少年天子行礼。
&esp;&esp;龙椅上的皇帝强打起精神来,不耐烦问:“不知使臣来我朝所为何事?”
&esp;&esp;使臣不客气道:“贵国怕是忘了曾与我大周签订的盟覃条约。”
&esp;&esp;皇帝为难地看向李珣,“这……”
&esp;&esp;使臣强势道:“若贵国不愿进贡,便是违约,两国交好数年,边境安定全在贵国一念之间。”
&esp;&esp;他接连说了数语,讨债讨得理所应当,态度极其傲慢。
&esp;&esp;李珣听得厌烦,冷不防打断道:“来人!”
&esp;&esp;一名侍卫匆匆跑了进来,李珣二话没说,直接拔剑把那使臣给捅死了。
&esp;&esp;猝不及防的变故把殿内的百官吓得跪了下去,皇帝直接从龙椅上滑落下来,颤声道:“五,五皇叔!”
&esp;&esp;使臣的喉咙里发出咯咯声,李珣踹了他一脚,指了指道:“陛下你瞧,满肚子的油水,养肥了。”
&esp;&esp;皇帝哆嗦道:“五皇叔……”
&esp;&esp;李珣跪拜道:“臣愿领兵出征攻打大周,请陛下准允!”
&esp;&esp;皇帝:“!!!”
&esp;&esp;数名武将纷纷应道:“臣愿出征!”
&esp;&esp;“臣愿出征!”
&esp;&esp;“臣也愿出征!”
&esp;&esp;姜阁老恨恨道:“陛下,大周是喂不饱的狼!我朝年年进贡近十年,顶好的马匹,锦缎珠宝送去,而今的大陈已不是往日弱国。我们忍辱负重,不是给大周当库房的,这一场恶战迟早要打!”
&esp;&esp;“陛下,盟覃条约续不得!陈国人的脊梁骨不能被大周给生生折断!”
&esp;&esp;“陛下,臣愿出征,完成当年先祖未完的遗愿!”
&esp;&esp;“陛下,当年大周趁火打劫,逼迫我等签下盟覃条约。而今,陈国人是该站起来讨回曾经受过的耻辱了!”
&esp;&esp;面对百官的慷慨陈词,皇帝一下子被说得热血沸腾。
&esp;&esp;在场的朝臣全部统一口径宣战,不愿继续做那卑躬屈膝的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