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可以说,每一种生活在野外的掠食者都有其独特的狩猎方式,它们也具备着相当的狩猎经验和智慧。
&esp;&esp;地上有蛇草,那就从树上走。雨林多的是参天巨木,多的是粗壮枝干,挂一条1吨重的蛇并不在话下,还为它的狩猎提供了高效快捷的途径。
&esp;&esp;只见一条粗大的绿色森蚺穿行树间,它很聪明,竟然应和着树叶的“沙沙”声前行,没让经验丰富的土著听出异常。
&esp;&esp;潜行、接近,它悄无声息地绕到土著的头顶,从他们的视线死角缓慢挂下。近了,更近了,它吐出信子,收缩起颈部,准备弹射出去。
&esp;&esp;蛇一出击可弹出身体长度三分之一的距离,若猎物在该距离内,被击中的概率几乎是百分百,除非对方的反应力能快过蛇的攻击速度。
&esp;&esp;但很可惜,人类无法成为巨蟒的天敌,委实应对不了它的杀意。
&esp;&esp;当土著察觉到“森林过于寂静”时,已经太晚了!巨蟒从天而降,张开血盆大口由上至下地咬住了一名土著,立马把他拖了上去。
&esp;&esp;剩下一人连同三个孩子失声尖叫,前者一手夹起一个孩子往部落跑,而萨满的继承者大抵是见过大场面,她在短暂的失措后立刻镇定下来,抓起蛇草糊在自己身上。
&esp;&esp;可就在这时,大地突然发出“咚咚咚”的鼓点声,像极了萨满的蛇皮鼓发出的闷响。
&esp;&esp;轰隆声止步在他们身边,下一秒,挂在头顶的巨蟒突然被扯成两截。大量蛇血淋漓而下,卡在蛇嘴里的土著掉在地上。
&esp;&esp;女孩赶紧上去把他拉出蛇口,却听见他们的头顶传来了瘆人的咀嚼声。
&esp;&esp;两人同时仰头,就见一头巨大的银灰色怪物双爪扯着半截蟒身,正张开深渊巨口撕扯吞咽。血肉渣滓从上头流下,淋了他们满身,也淋出了两种反应。
&esp;&esp;女孩大声喊道:“阿鲁塔姆!”
&esp;&esp;语气充满了憧憬与兴奋,于她而言,与阿萨思的重逢即是喜悦。
&esp;&esp;而从蛇口脱险的土著则两眼一翻,被吓得彻底晕死过去。谁也没想到,阿鲁塔姆是一头比苏库还恐怖的怪物!它看上去比苏库还会吃人!
&esp;&esp;
&esp;&esp;掠食者与人类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吃与被吃,而在于三观大不相同。
&esp;&esp;如果一个人光露面就吓晕了猫狗,那么他会怀疑自己究竟长得有多丑,才会造成‘连非人类都看不下去’的局面?
&esp;&esp;轮到阿萨思,她只会对“一个照面就吓晕猎物”的现状感到非常满意,并期待自己长得更威武狰狞一点,以便在狩猎时占据更大的优势。
&esp;&esp;至于所谓的美丑,在生存竞争中只是次要的东西。
&esp;&esp;物竞天择,激烈残酷,唯有有实力活下去的生物才有资格考虑温饱之外的事。
&esp;&esp;她笃定,全世界只有人类会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还看重“外形和脸”,不仅在乎自己的,还在意他人的。
&esp;&esp;就像现在,被女孩掐醒的土著一睁眼又看到了她,再次被骇得晕了过去,气得女孩扇了他几个巴掌。
&esp;&esp;阿萨思没在意人类的小插曲,只丢下蛇尾的残骸,捞起巨蟒的上半截啃,吃得很香。
&esp;&esp;在一名土著和三个小孩的注视中,阿萨思慢条斯理地吃饱,把剩余的部分留下。接着,她冲他们一声低吼,甩着长尾进入林中。
&esp;&esp;她的意思很明确:你们可以吃了。
&esp;&esp;这是食物链的规矩,一块好肉由掠食者先吃,再逐级分配,最后各凭本事争抢。
&esp;&esp;譬如狮群捕获了角马,就由雄狮与主力先吃,再分给幼狮与伤患,待它们都吃饱了,才轮到鬣狗和秃鹫分一杯羹。而越是后来者,越会为了残羹冷炙打架。
&esp;&esp;所以,阿萨思一吃完就允许人类“上桌”的行为,完全是一种友好的举动,更是一位掠食者所表现出的最大善意。
&esp;&esp;对她来说,人类充当诱饵,她得到了巨蟒。按出力分配,他们吃她剩下的有什么问题?没毛病。
&esp;&esp;但对土著来说,掠食者吃饱了没拖走残骸继续吃,等同于大自然的恩赐。
&esp;&esp;是以,野生野长的土著在回过味后怪叫一声,赶紧招呼三个孩子捡肉,又拍醒了同伴,让他回部落求援并疗伤。
&esp;&esp;被唤醒的土著胆子是不大,但生命力却很顽强。只要身边没有恐龙,他即使浑身被巨蟒的牙齿割了十几道口子,鲜血淋漓,也能爬起来直奔部落,只留下零星几个血脚印。
&esp;&esp;不多时,十一名土著抵达这里,他们飞快地收拾残骸、夹起三个孩子返回部落,之后便是漫长的询问和三观重组的时间。
&esp;&esp;伤患敷着草药,大肆渲染阿萨思的恐怖:“阿鲁塔姆真实存在!我看到了,祂是一头巨兽,跟我们见过的每一头野兽都不一样,因为祂的皮肤是用珍贵的银做的!”
&esp;&esp;他指向一只氧化的银杯,这还是几年前进入亚马逊的外来者遗落之物:“就是这个颜色,祂是银做的,比岩石还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