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她想和那些小说女主一样,用自己的精神力直接收割,但发现自己并没有这项功能,只能够苦哈哈的亲力亲为了,为此她又购买了各种各样养殖已经种植的书籍,下载了各种各样养殖和种植的视频,希望对自己能够有所帮助。
等明白了这些事情以后,苏然原本紧绷着的心一下子就松懈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等她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头顶的屋顶,就知道自己穿越了,正如心中预想的,她穿到了70年代。
只不过这个好像是一个平行年代,因为在原主的记忆中,这个年代的国家领导人和她记忆中的并不一样,只不过历史走向都差不多,想必以后的发展应该也是大差不离的。
随后马上查看了自己的空间,发现自己的空间还在,里面的物资也都是原封不动的,这一下就更加放心了。
这些可都是她在这个年代生存的资本,如果消失不见了,她真的是会哭死。
放下心来的苏然,开始整理原主的记忆,直到这个时候,苏然才知道,自己刚刚穿到这具身体来之前,原主正好重生,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辈子活得实在是太惨了,原主居然直接放弃了这一次重生的机会,直接消散了,刚好被她这个外来者给捡了漏。
她现在所处的时代,是1973年的华国,小姑娘和她同名同姓,细看一下,只不过小姑娘看上去瘦弱的不行,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17岁看上去只有14、5岁,不过仔细看,两个人长得还非常的相像,难道这就是她可以穿越到这具身体的原因?
小姑娘今年17岁,高中毕业,西市人,父亲苏国富是西市机械厂的生产主任,母亲徐丽华在机械厂食堂工作。
夫妻两人一共生育了五个孩子,头一个是女孩,因为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虽然是个女孩,两夫妻也是万般的疼爱,原本想着第二个孩子是个男孩,但是没有想到生下来的又是个女孩,就是原主,两夫妻一看顿感失望,但是并不气馁,很快又怀上的第三个孩子。
这一回总算如愿了,生下的是一个男孩,但是两夫妻都有工作,又要照顾三个孩子,肯定是力不从心,两个人就商量,要把其中一个孩子送到乡下婆家,交给奶奶抚养,这个人选当然不意外就落在了原主的身上。
原主当时还不到两岁,本身就不得父母的疼爱,还在婴儿的时候,母亲徐丽华就有一口没有一口的喂着,后来大一点就更不用说了,好东西都是些紧着姐姐的,后面才轮到她,母亲再一次怀孕之后就更不用说了,毕竟肚子里的这个孩子可是抱着很大希望的。
送到乡下奶奶家里,奶奶本来就比较重男轻女,再加上她也不止一个儿子,生下来的孙子孙女就更多了,更加不可能会关注到这个爹妈都不在身边的赔钱货。
而在乡下的那些堂哥堂姐和堂弟堂妹们,认为她是从城里来的,肯定是和他们来抢东西的,就经常欺负她,原主的性格就变得更加的畏畏缩缩,更加的不讨喜了。
一直到原主长到八岁,原主的奶奶看城里的儿子和儿媳妇一直都没有把这个女儿给接回去,也是恼火的不行。
毕竟孩子大了,吃饭上学的费用不低,儿子和儿媳妇每个月就给她两块钱,她是一点都看不上,于是直接就把原主送回了城里。
第3章小可怜
直到回城以后,原主这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又生下了第四胎,这一次直接是龙凤胎。
姐姐和大弟弟就不用说了,这一对已经五岁的龙凤胎,简直就让自己的妈妈在整个大院里都风光了一把,因此也是非常得自己的爸爸妈妈宠爱。
而原主,作为这一个大家庭里一个可有可无的女儿,就更加不被重视了,直接变成了一个小透明,更加确切的说,是这个家的小保姆。
家里所有的衣服是她洗的,饭是她做的,卫生也是她搞的,如果两口子不是因为面子的问题,原主有可能连读书的机会都不会有。
说来也是奇怪,家里的五个孩子,除了原主以外,其余四个居然没有任何的读书天分,而原主哪怕忙的脚不沾地,但是学习成绩一直都在学校里名列前茅。
苏然知道,作为这个家里的透明人,有可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父母的一声称赞,为了这一声称赞,原主真的是见缝插针地学习。
想到这里,苏然不禁摇了摇头,她真的是为原主感到可怜,因为她实在是太缺爱了。
而且这日子过得,啧啧,吃是全家吃的最差的,穿是捡自己的姐姐穿剩下不要的,每天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真的是堪比老黄牛啊!
时间很快就到了原主高中毕业了,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这个时候,原主苏然17岁,她姐苏欣18岁,她最大的弟弟也马上16岁了。
按理说,最符合政策的,应该是作为姐姐的苏欣,但是谁叫人家有先见之明呢,为了逃避上山下乡,高中毕业没有多久,就和自己的一个男同学领了证。
结了婚就不需要上山下乡了,然后这个名额就落到了原主身上,至于大弟弟苏毅,人家根本就不需要操心。
哪怕现在只有16岁,高中都还没有毕业,苏爸苏妈就已经花了大价钱,直接给大儿子买了一个工作。
至于为什么不给苏欣买工作,其实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女孩迟早有一天要嫁出去的,哪怕再疼大女儿,苏爸苏妈也没有起过要给苏欣买工作的念头。
两口子在私底下早就已经商量好了,万一家里需要一个孩子去下乡,那就叫苏然去,哪知道自己的这个大女儿这么有本事,直接就解决了问题,来了一个先斩后奏。
还好这个女婿家里的条件也不错,算是和他们家门当户对,要不然两口子是绝对不答应的。
其实两口子一直有暗中替大闺女寻摸着工作,虽然是个临时工,但也好过于上山下乡,但是大女儿一直都看不上这个临时工的工作,和自己这个男同学结婚,人家婆家直接解决了儿媳妇工作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了。
作为家里小保姆的原主,在听说自己要下乡的时候,其实是非常不愿意的,毕竟她在乡下生活过,知道下乡的生活有多苦,可是本身的性格就非常的懦弱,哪怕再不愿意也不敢说不,再加上原身的父母又说了几句好话,原主昏了头,就这样包袱皮一裹下乡来了。
其实上了火车之后她就后悔了,原主下乡,家里并没有给她准备太多的东西,只是塞了五块钱给她,更不用说在火车上吃的东西了,看到别人饭盒里全都是包子馒头红烧肉的,而自己只能饿着肚子,原主更是一阵的失落。
原主下乡的地方也是随机分配的,经过这么多年下乡的运动,很多人都知道东北地区虽然冷,但是那里一年当中只需要干半年就可以了,剩下半年就可以躲在屋子里猫冬。
所以家里有一些关系的,就会想尽办法把自家的孩子往那边送,而南方这边,长年多雨不说,一年到头那是干不完的活,从开春一直干到寒冬腊月,真的是没有一刻停歇的。
很多人都不愿意往这边来,而原主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在南方这边下乡,一直等到上了火车才知道。
在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以后,本身又累又饿的原主,下了火车就被雨水浇的透心凉,
还没有等到知青院呢,直接就发起了高烧,俗话说得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这样,原主一直生病了大半个月,这才慢慢地好了起来。
这半个月的时间,通过同屋的知青,她大概也了解了这里的情况。
这个村子位于浙省的一个小村庄,不但靠山,而且靠海,这里的乡亲们不但要下地干农活,还得下海捕鱼,可以说是相当辛苦。
而作为下乡知青,他们的工作和这里的乡亲们是一模一样的。
原主就这样,拖着病弱的身体投入了繁重的劳动。
虽然说在家里也是每天干活,但是和这种重体力劳动完全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在家里的时候,虽然每天吃的,都是家里人剩下的,也吃不饱,但是好歹也能混个六分饱,毕竟现在基本上每家每户也都吃不饱饭。
结果到这里,就连六分饱都混不上,原主每天都饿得头晕眼花,老知青们虽然也吃不饱饭,但是他们好歹下乡时间长了,偶尔也能够去赶海捡点海鲜什么的填填肚子。
而和她一批来的那些知青,也早就融入了老知青当中,只有她因为生病大半个月没有上工,很多东西根本就不知道。
再加上穿的也是破破烂烂的,人呐,到哪里都是会看别人的家庭条件,原主这样的,一看就是家庭条件不好的,知青点里的知青们也不是个个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