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能是秋老虎咬人,天气依然燥热,而林晶晶他怕热,所以不长肉?
没有手机拿来百度,贺梅只好借助于书面读物,凡是在食肆里没事得了闲,便掏出自己在书肆淘来的药膳食谱和医书翻来覆去地仔细研读,就差没有亲自跑去医馆去咨询大夫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眼看中元节将要到了,林晶晶他双亲皆亡,一定会去墓地祭拜,贺梅想到这里,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他面上总是淡漠平静,可看向她的眼神分明是温柔多情的。
也不知道他搞“圣人忘情”那一套,和他的父母有没有关系。凭借女人的直觉,贺梅认为是有关系的,可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却始终差个契机问林靖。
第75章月下偶相逢
凡事所出总会有因,她总不能突然堂而皇之地朝他问起这个。可要贺梅尾随在林靖身后,以小人行径去窥探他的隐私,她也办不到。那样做实在不是君子所为,也是对他的不尊重,更过不了她自己的这一关。
自七夕后不久,市井巷陌间便多出不少贩卖冥器的小商小贩,衣服鞋袜、幞头冠帽、金银剪钱、纸俑纸马……一应俱全。
听闻临江城的闹市正中,戏台子早已搭好,戏班子连日在其上演绎《目连救母》杂剧,唱念做打,观者甚众。
七月十五日这天在大越朝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儒、道、释三者结合,形成了独特而合一的民俗文化。
从道教的角度来讲,世有三官,故有三元。中元节是地官大帝的生辰之日,地官会在这日考校诸路鬼众,赦免世人罪孽,打开地府之门放鬼魂回到人间,俗称地官赦罪。
以佛教的角度来看,七蕴无尽,僧人佛徒会在此日功德圆满,故名盂兰盆节。
用儒家的角度来说,君子六艺,数含《易经》,其曰,“反复其道,七日来福,天行也。”七乃奇数,阳数、天数,即阴阳此消彼长,循环往复。择夏秋交替、阴阳交替的七月半祭奠先人,意图怀古思今,以此不忘根本。
贺梅从常驻在一窟鬼食肆的书生们那里打听一通,得知了这些信息,却也只是徒劳无功,对解码林靖的心事没什么作用。
婵娟渐丰,盈然照世。
不知不觉间,街上又多了些售卖享祀铺衬桌面用的练叶、洗手用的鸡冠花和供养祖先用的麻谷窠鬼等物的摊子,显得气氛愈加浓厚。
如此声色俱全,无孔不入,叫人想装聋作盲忽视这个节日也难。
俯仰之间,中元节便到了眼前。
多日摇摆不定后,贺梅在豁出去强硬直接询问林靖,和真正不当人翘班尾随林靖两个选项中,选择了随波逐流,放任自然。
既然已经知道他会在这天找借口支开她,好偷偷独自出去祭拜,贺梅担心自己日日和林靖相见,会禁不住内心好奇的诱惑,从而快人快语地说出让自己事后后悔的话,干脆一连几日都不回去红梅小筑,重新住在了一窟鬼食肆里。
七月半在民间俗话里,又被人称为“鬼节”。一窟鬼食肆这个荒诞离奇的名字恰好应景,是以近日以来,食肆的生意好得出奇。
坊间还多出不少打趣食肆的说法,多半是鬼节鬼节,一窟鬼食肆到底有没有“一窟鬼”?地下亡魂重见天日,会不会因为此名兴趣大增,汇集于此?之类云云。
为了打发时间,缓解对林靖的思念,响应食客呼声,贺梅干脆加大了对食材采购的数量。对外放出话来,中元节这日,一窟鬼食肆会扩大对外供应的菜肴品类与限度,惹得不少饕客纷纷喜不自禁,早早便在门前排起长队。
她的工作量也由此加倍增长,果然全身心投入到烹调之中,忙得脚跟直打后脑勺,根本无心顾及情情爱爱了。
处暑从字面意义来说,“处”是止息、停留的意思,即暗示着暑气到了这日便彻底终止。虽然如今距离处暑已经过了一个星期,但是临江城白日的温度却依然高热不下,唯有到了夜晚,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丝凉爽的寒意。
生意的火爆导致不少食肆的伙计都繁忙不少,等到照例清洗完餐具、洒扫完地板,浑圆的月亮早已过了中天。
伙计们的哈欠一个接着一个,待各自手头里的那些事务皆已做毕,便同贺梅告辞家去。
临走前,赵芸冲她眨眨眼,“七月半,鬼门开,这会儿又是月圆之夜,偏偏咱们食肆叫的还是一窟鬼这个名字,贺娘子就不害怕吗?不如就此随我回去,一路上说说话,还能壮胆提神,彼此间也好有个照应。”
贺梅笑道,“哪里是我害怕?怎么瞅起来,是赵娘子你更怕一些?”打趣归打趣,却是婉言拒绝了她。
赵芸啐贺梅一口,“好心当成驴肝肺!你呀你呀——”她笑着摇摇头,也不强求,自顾自地走了。
盛大的热闹过后,更加凸显出静谧时的落寞,甚至惹人生出盛筵终散,徒增寂寥的感慨来。
已经多日不曾回去,那人……可有再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