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伍似懂非懂,跟在景珩的身后走到了半山腰处,眼前出现了一道长长的阶梯,而在阶梯的尽头,白茫茫的雪花盖住绿瓦,留下红墙伫立,宛如雪地里的梅花热烈绽放。
三人拾级而上,一道宏伟的大门出现在眼前,匾额上遒劲的三个大字“兰若寺”映入眼帘,兰若寺修建时间不长,近年来又在长安贵族中颇有声誉,香火旺盛,时常翻修,是以这匾额和一砖一瓦都如新建,没有古寺的沉重。
小伍看得出神,没注意到脚下的石子,脚踩下去,哎呦一声扑倒在地,他赶紧挣扎着要起来,却没留意雪面之下的湿滑,起来一半又猝不及防扑倒下去。
大门旁的廊柱之后传来噗嗤一声,如莺啼鸟唱,是少女忍不住的笑声。
小伍闹了个大红脸,抬起头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正要发火,却见廊柱之后走出个身着红裙的少女,杏眼桃腮,娇俏如山中精灵。
他看得呆了,直到有人用树枝轻轻敲在他的头顶,才幡然醒悟,连忙爬了起来,抖落身上的雪,低头看着脚尖,耳朵通红,不敢再往那边看去。
少女大概是没注意到他的异常,与景珩对视一眼,低声嘟囔道:“怎么来的是金吾卫。”
“小姐,小姐。”又有一人呼唤着走了过来,却是个丫鬟打扮的女子,她一过来,先是将少女扶住,正要说话,眼睛的余光瞥见不远处的三人,吓了一跳,脱口而出,“景大人,您怎么在此?”
第11章查案
兰若寺位于半山腰上,共有五座建筑,正中央的大雄宝殿占地最广,庄严肃穆,平时香客络绎不绝,近来因天气寒冷香客减少,略显冷清。
昨夜大雪封山之后,滞留在此的香客被安排在大殿右侧的客房暂住,许妙愉也在其中。
许妙愉和紫苏沿着院墙边的小路向后山的方向走去,景珩等三人跟在她的身后,一路上不时有僧侣在路上扫雪,见到他们,便停下手中的动作,双手合十道声好。
走了约半刻钟,五人穿过大殿,来到寺院后门附近,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映入眼帘,树干粗壮,约需三人合抱,叶子早就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雪落在枝桠上,没有阻挡,清风一吹,便簌簌而下。
树上原本系满了红绳,经过大雪的洗礼,掉了泰半,两个年轻僧人正在树下清理,他们看见许妙愉,也停下来道:“许施主好,主持已经在伙房等候着。”
许妙愉向他们颔首,绕过银杏,穿过一个小型拱门,面前就出现了一排一层楼的瓦房,一个身着绯色袈裟身形高大面容和善的和尚站在门口。
那和尚朝他们走了过来,许妙愉向左边踏出一遍,将景珩等人暴露在他的视野之中,柔声介绍道:“弘真主持,这位是朝廷派来调查此案的金吾卫郎将景大人。”
弘真与三人一一见过,便带他们进入了瓦房之中。
这里是兰若寺的伙房,因僧人和借宿的香客众多,就将四间房子的其中三间打通,再摆上几台灶,人多时几台灶同时开火,勉强能够供应寺中餐食。
此时刚过了饭点,伙房中充满了没洗完的锅碗瓢盆以及剩下的青菜叶,还有一股浓浓的油烟味扑鼻而来。
古语云君子远庖厨,不管此话原意如何,如小伍他们向来是不进厨房的,而许妙愉是许家的大小姐,也没有进厨房的道理,就连紫苏,作为许妙愉的贴身婢女,和普通仆妇也不可相提并论。
几人闻见这味道,都皱起了眉,唯有景珩面不改色,用剑鞘拨开灶台上的锅盖,锅里煮着青菜汤,还有余热,空气中瞬间升起水雾。
景珩问道:“你们还在用厨房?”
弘真双手合十,不疾不徐地解释道:“大人见谅,本寺就这一处伙房,就算有异,也只能继续使用。”
景珩点了点头,随他一起走到了伙房最里面,伙房与第四间房仅有一墙之隔,中间有一小门连通,小门用铁链锁住。
铁链光亮如新,未积灰尘,显然是最近才上的锁。
弘真微微叹息:“这里原本是用来堆放杂物的,不曾想竟被恶人利用。”
最近几日,兰若寺接连发生了几件怪事,先是厨房中的食物总是莫名少了一些,然后是僧人养在后山的一条黄狗半夜嚎叫不已,但没过多久叫声又戛然而止,第二天僧人再去看时,黄狗倒在树林之中,幸好没死,只是晕了过去。
在黄狗的周围,僧人还发现了几根鸟羽,起初他们以为是黄狗吃了鸟,可是周围只有一小滩血迹,不见骨头。
这些还只能算是小事,昨天白天,许妙愉带着仆人从附近许家的庄子来到兰若寺拜佛,午后在寺中客房休息,竟有贼人从窗户闯入欲行不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