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高大为用完好的一只手抽出佩刀。他不准备把太子带回去,也不准备说什么废话,此地此时一刀杀死,才能彻底断绝后患。
&esp;&esp;他强忍着鼻梁骨传来的钻心疼痛,举起了刀,琢磨着该从哪个角度劈下去,才能给太子带来最大的痛苦。忽然高大为耳朵一动,听到一个极为熟悉的声音——这是长箭穿破层层风阻的破空之声。
&esp;&esp;这种声音对军人来说,意味着极大的威胁。高大为下意识转过脖颈,想要分辨方向,可在这短短一瞬,羽箭己抵至咽喉,毫不停顿地透喉而入。这位靳荣麾下的悍将,不敢相信地垂头看了一眼,直挺挺从马上栽了下去。
&esp;&esp;马队登时炸开了。其他骑兵们没明白,怎么会突然冒出一支羽箭。可没等他们做出反应,更多的羽箭扑面而来,一时间又有十几人跌落马下,激起一阵尘土。
&esp;&esp;这时还活着的骑兵才看到,从十二连城方向驰出一彪人马。为首之人身披月白短袍,头扎嫌巾,手持开元大弓,姿态说不出地矫健挺拔。他在颠簸的马背上极稳当,双腿轻夹,袍角翻卷,手中挽弓连珠般射来,左右轮换,每一箭必有一人落马,宛若李广再世。
&esp;&esp;而他身后的随从们,除一人之外,也纷纷持弓骑射。一时间箭如飞蝗,专朝高位招呼。叛军这支追击队虽说装备不差,可昨晚赶上大雨,弓弦都被卸下挂在鞍子边。此时猝然遇袭,他们连重薪绰弓挂弦的余裕都没有,被打得狼狈不堪。
&esp;&esp;反观太子一行,因为没有骑马,位置较低,并无一支羽箭误中。这指挥官的精准操作,令人叹为观止。
&esp;&esp;那支队伍且射且奔,等来到近前,二十余骑的精锐被悉数歼灭,马背上光秃秃一片。为首那人看也不看那满地狼藉,径直冲到太子面前,翻身下马。朱瞻基先是怔怔呆望片刻,旋即发出一声嘶哑的哭声:“舅舅!”
&esp;&esp;那人半跪在地,双手抱拳:“臣护驾来迟,罪该万死!”
&esp;&esp;吴定缘这才反应过来,这人应该就是朱瞻基的小舅舅——张侯张泉。既然张泉在此,那么……他转动视线,果然在队伍的末尾看到了于谦。
&esp;&esp;于谦半挂在马背上,头巾歪戴,跑得狼狈不堪。他能跟上这支队伍的速度,没跌落马下,已算是奇迹了。看来确实是援军无误。吴定缘长长松了一口气,浑身肌肉这才松弛下来。只是他颇觉纳闷,张泉、于谦怎么会来得如此之巧。
&esp;&esp;昨叶何道:“咱们昨晚动手之前,我飞鸽传书给了临清的分坛,让他们设法联络上于谦,让他来接应。”
&esp;&esp;“他怎么会相信你们白莲教?”
&esp;&esp;昨叶何看了眼一旁的苏荆溪,带着淡淡的讥逍和敬佩道:“苏姐姐说于谦那人极为忠义,若听到主君下落,不暇细思便会赴难。所以我让分坛假意泄露出消息,说太子将至临清,所有白莲教徒要出城截击。于谦不信正话,却对反话深信不疑,自然会设法出城救援。”
&esp;&esp;吴定缘忍不住笑了起来,苏荆溪这一招实在高妙,正话反说,对人心把握得太准。
&esp;&esp;苏荆溪淡淡道:“我原本只是想多一手接应,却没想到真成了救命稻草。”说完她看向被太子搀扶起身的张泉:“也没想到,于司直居然真找到张侯了。”
&esp;&esp;吴定缘随着她的眼光望过去。这位传闻已久的张侯当真是风度翩翩,细眉挺鼻,长脸窄额,一看便是位温润君子。面相黝黑的朱瞻基跟他站对面,真看不出来两人是亲舅甥。
&esp;&esp;朱瞻基抱着张泉,放声大哭。他自离开南京以来,一边狼狈逃亡,一边惦念京中父母,心中苦楚蓄积已久,此时见到亲人,再也绷不住情绪了。张泉把他抱在怀里,面浮苦笑,只好抚着外甥脊背连声道:“殿下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esp;&esp;这时于谦才歪歪斜斜地赶到现场。他一见太子,先是大喜,正要走过去,却被苏荆溪一把拽住:“于司直,你有些眼色,让他们舅甥待会儿。”于谦“哦”了一声,正了正衣冠,赶紧走到这边来。
&esp;&esp;“小杏仁,别来无恙。”
&esp;&esp;于谦一听这称呼,脸色一僵,重逢的喜色几乎给冻住了。他咳咳几声,故作严肃道:“吴定缘,你可拖累太子不浅!”
&esp;&esp;吴定缘打量了他一番,这个小行人双眼吊着眼袋,胡须纠连,面色比之前憔悴了不少。可见自从淮安分别之后,于谦可是一刻没闲着。又得避开狻猊公子的拦截,又要设法联络张侯,还惦记着前往济南的太子的安危,压力可一点不比他们小。
&esp;&esp;“拖累什么?太子自己要去救我,又不是我求他的。”
&esp;&esp;于谦眼睛一瞪,正要发作,却看到苏荆溪旁边多了一个女子:“这位义士……不,义妇是?”
&esp;&esp;能跟随在太子身边,一定也是忠臣,于谦觉得这是很合理的推断。吴、苏二人没吭声,倒是昨叶何大大方方下拜:“民女是白莲教右护法昨叶何,拜见于司直。”
&esp;&esp;于谦开始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要抬手回礼,手抬到一半,才发觉不对。什么?白莲教?右护法?他像被火钩子捅了一下似的,骤然跳开,要向太子示警。早有防备的吴定缘上前一步,按住他肩膀:“小杏仁,先别蹦跶。”
&esp;&esp;于谦惊疑不定,呼吸急促:“白莲教……你竟然勾结白莲教?”吴定缘嘴角微微一撇,不知该怎么解释才好。
&esp;&esp;昨叶何不失时机地说道:“白莲教之前铸成大错,如今迷途知返,愿将功赎罪,护得太子平安归京。”
&esp;&esp;于谦双眼依旧瞪着昨叶何,还是苏荆溪劝道:“个中曲折,稍后再说,总之现在太子已经安全,于司直不必惊慌——有我和吴定缘在此,难道你还不放心吗?”
&esp;&esp;“你们俩……也不好说!”于谦兀自强辩,可肩膀没有刚才颤动得那么厉害了。
&esp;&esp;那边太子已经哭过一通,红肿着双眼松开舅舅。张泉注意到他肩上的箭伤,有些心疼地叹道:“我看那些骑兵,都是山东都司的旗军,莫非靳荣也反了?”
&esp;&esp;“正是。”朱瞻基点头。他忽然想到什么,推开舅舅,走到于谦跟前。于谦面容一紧,也赶紧挺直了身躯。
&esp;&esp;“微臣未能随扈王驾,罪该万死。”
&esp;&esp;“本王不听于司直你忠言劝谏,几乎酿成大错。”
&esp;&esp;两人同时开口,然后俱是一怔,都露出尴尬神色。于谦一直觉得太子亲自去济南涉险,是自己未能尽责之故;而朱瞻基在济南错信靳荣,才发现于谦不许自己表露身份,实是金玉良言。这一对君臣同时致歉,沉默地对视片刻,都不知该怎么接下去。这时张泉站出来道:“此地不宜久留,你们先随我回德州再议不迟。”
&esp;&esp;跟随张泉和于谦来的骑士们已清理完战场,没留下一个活口。吴定缘注意到,他们的装束与统一服色的旗兵不太一样,杂七杂八,有破旧的鸳鸯战袄,有窄袖红胖袄,有的是一袭麻布交领短衫,有的干脆用虎皮围住小腹,露出半个裸身——与其说是军队,毋宁说是一群草莽。
&esp;&esp;莫非张泉是说动了哪个山大王?吴定缘心想,他看了一眼苏荆溪,知道她也看出来了,遂点了点头。
&esp;&esp;这批追兵虽然全灭,但遗留下来不少马匹。太子总算可以扔下那匹骤子,其他人也各自分得一匹。别的装备全被那批好汉瓜分了。张泉点齐人马,喝令返回,这几十骑护送着太子一行,匆匆穿过十二连城,朝着德州飞驰而去。
&esp;&esp;剩下的几十里路,对这批精锐马队来说瞬息即至。天色擦黑前,他们便已抵达了德州外城。不过张泉并未进城,而是绕城半圈,来到城池西北角的外河湾。
&esp;&esp;跑着跑着,朱瞻基隐约听到有哗哗的水声。他借着最后一丝夕阳抬眼望去,只见前方是一条匹练般的宽阔长河,河面上船只穿梭交错,河岸两侧覆满了黑压压的建筑。
&esp;&esp;那是一栋栋独立的二层房屋,形制一般无二,都是穿斗结构、悬山天窗。若是单体,并不算起眼,可它们的数量极多,密密麻麻地紧挨在一起,如同印匠排版好的泥活字钉,彼此相挨,接檐连梁,看上去蔚为壮观。
&esp;&esp;朱瞻基意识到,这里应该就是漕河货栈,他又回来了。
&esp;&esp;其实他去南京时曾经路过这里,不过那时候太子大部分时间都在船舱里玩鸟斗虫,并不关心外面的景色。
&esp;&esp;张泉在一旁解释说,从临清到天津这一段漕河,被称为卫漕,而德州恰好就在卫漕的最中间,是个极重要的枢纽地段,货物转运量巨大,就连码头都要分成两处:一处上码头,一处北厂码头。他们此时去的,就是北厂码头。这里原本是野草丰茂的野原,洪武年间整修运河,裁弯取直,在这里新开出一条河泊,在河湾东岸修起一座卫城,里面修满了一片片转运粮仓,号“北厂”。江南、湖广、山东、河南等地的漕粮都汇聚于此,统一运去北直隶乃至京城。
&esp;&esp;令朱瞻基惊讶的是,张泉抵达北厂之后,并没有去漕运衙门,而是径直从粮仓旁的小码头下马,然后登上了一条五百料的双桅尖底船。
&esp;&esp;这种船在漕河上并不多见,多是跑海运的,永乐年间已禁止民间私建,不知张泉从哪里寻来的。这船船体极破旧,很多地方已糟烂不堪,看着好似一座年久失修的破庙一般。上船的除了张泉与太子之外,只有于谦、吴定缘、苏荆溪、昨叶何以及寥寥十几个护卫,至于其他骑手们,则向张泉一抱拳,消失在茫茫夜幕之中。
&esp;&esp;这行程真够急的,可太子再一想,时日无多,不这么急肯定赶不回京城。众人刚刚在船舱里坐定,就感觉大船一晃,正在被缓缓推离码头。水手们在甲板上跑来跑去,解缆的解缆,操帆的操帆。吴定缘和太子都注意到,甲板上堆着许多堆东西,不过都用苫布盖着,看不出是什么。
&esp;&esp;按说行船应该少装货物,跑起来才快。而且就算装货,也该塞在船腹的货舱里,堆到甲板上多不方便。不过张泉没顾上解释,他正忙着发号施令,操控大船起航。
&esp;&esp;他们也不好去询问,乖乖钻到船舱里去等候。朱瞻基找了个地方躺下,苏荆溪帮他再检查了一遍伤口,不由得眉头紧蹙。本来这伤口快要痊愈,结果被太子狠狠拔出箭镞,弄烂了血肉,再加上昨天那一通折腾,隐隐显出一圈红肿,这是要发脓疮的征兆,情况不是很妙。她摸摸太子的额头,似乎开始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