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烟惊愕的看着明苏,仿佛不认识眼前人。半晌,她道:“我并无称帝的志向,也不愿看到大罗百姓流离、血流成河。如果……只有这样才能还我爹娘清白,那他们也不会开心的,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
烛火噼啪摇曳,两人一时无言。
玉清烟顿了顿道:“罢了,你先出去吧,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玉清烟久久的跪在几尊牌位前,不知自己该怎么办。
“为何不论我怎么努力,都找不到证据……为何一直毫无头绪……爹娘,你们在天有灵,能否给孩儿指条明路……”
她只感觉自己好像海中的一块浮木,上不了岸,也沉不了底,就那样一直一直漂泊着,不辨方向,身不由己,昼夜不安。
有了民众的帮忙,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的十分迅速顺利。这天下午,景之瑜带着如月和如星正在镜溪镇采买粮食,人群突然一阵躁动,往前方汇集而去。
景之瑜心内好奇,拉着一个走的稍慢的老奶奶问道:“阿婆,你们这么多人都往那前边去,是去做什么呀?”
那老婆婆笑的满脸褶子堆起,道:“前边有一位大善人啊,正分发粮食呢!听说还有糖和盐!我要赶紧过去,去晚了怕是没有喽。”
景之瑜几人互相看看,还有这种事?!
景之瑜当下大手一挥,道:“我们也去看看。”
如月道:“我们也去领东西吗?”
景之瑜道:“当然不是,怎么能和老百姓抢粮食。我们去看看是哪位好汉,这么大方。”
几人随着人流,很快来到了一处临时搭建的简陋救灾棚前。
景之瑜站在人群外围往里张望,只见三个戴着假面的高大侍卫正分发着救灾粮。身后放物资的大木架子上还有三个牌匾,分别写着小米、白糖、盐。
如月惊道:“这是哪家的公子,这么大手笔!救灾粮从来只见稀粥,还未见过发盐发糖的。”
如星随即道:“是啊,看来这家公子真是仁善,你们看,那几位都遮着面,真是神秘。”
景之瑜道:“这就叫做好事不留名,想来是个见不得百姓疾苦的谦谦君子。”
旁边一个中年妇女接过话茬,朗声道:“是嘞,这几个人啊带着这些粮食挨个村镇的分发嘞,他们还说人人都有份呢!当真是活菩萨大善人哟!”
几人又站了一会儿,救灾棚前的老百姓越聚越多。正欲转身离开之时,站在正中间的那名男子看到了她们。他拿着粮食袋子的手一顿,随即便要向她们走过来。
还未等他穿过人群走来,明苏的声音响起:“景姑娘,玉将军派我来找你们。你们怎么这么久还没回营?”
景之瑜道:“没啥事儿,我们正打算回去呢。该买的都买好了,走吧。”
明苏朝救灾棚看了一眼,带着景之瑜几人回去了。
一回到营寨,景之瑜便跑到玉清烟军营里,一边喝着茶一边奇道:“玉姐姐,我跟你说哎,今儿个我们去买东西,看到镇子上有几个人在发救灾粮,居然还发糖和盐,这真是头一次见。”
玉清烟道:“哦?这么大阵仗?是谁?”
景之瑜道:“对啊,可大方了!但我也不知道是谁,而且他们都戴着假面呢。”
玉清烟好像来了兴趣,问道:“那他们是穿着什么样式的衣服,又是戴着什么样式的假面呢?”
景之瑜回忆了一番,道:“没什么特别之处,就是很普通的紧身衣袍,玄色的,假面也是玄色,上面还有些祥云图案。这种东西地摊上随处可买。”
玉清烟道:“这样啊。阿瑜可以帮忙去给民工放粥吗?”
景之瑜当然乐意效劳,答应道:“好啊。”
等她走远了,玉清烟唤来明苏,问道:“施粮之人是小皇子?”
明苏道:“回将军,确是小皇子的人。”
玉清烟道:“也好,随他去吧。他虽没什么大气魄,但是心地良善,与他父兄不同。”
明苏道:“将军所言极是,可惜小皇子常年体弱病重,想来无缘皇位。”
玉清烟道:“莫要多言,下去吧。”
明苏来到城堡高处监工。将士们和民工分成了好几波人,昼夜不停的轮番上阵,此时城堡大半都已建好。
晚上,景之瑜拿了个小木盒子来到玉清烟卧房里,道:“玉姐姐,你先闭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