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在车上随意聊着天,很快便也抵达辛瑷他姥姥姥爷所在的小区。
辛瑷在微信上给傅西泽报备了一下行程:“到家了。”
傅西泽回:“OK,好好陪家人,勿回。”
辛瑷便也没再回复,他按熄了屏幕,和他爸一起搭乘电梯上楼,又进到室内——一套一百多平的房子,装潢非常的……老干部,一看就是中老年人偏爱的风格。
沈大建筑师也不是没想过给两口子做室内设计,但老年人不爱麻烦晚辈,觉得晚辈工作忙压力大,不如自己来,反正都退休了,于是……就装成了这种很老干部的风格。
辛瑷对此还好,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审美,老人自己花了钱,装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很正常,这毕竟是两位老人常年居住的房子,自然得按照他们的审美来。
虽说装修这一块很老干部,新房看起来莫名有点旧房之感,但他姥姥家收拾得异常干净整洁,他姥姥是个特别爱干净的人,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分门别类整理好,稍有脏乱她立马就起身打扫,一点都不拖延的。
这一点上,辛瑷和辛恩都没遗传到她。
柳若觉得这样挺好,不像她,一操劳就是大半辈子。
辛铭是那种很传统的北方男人,半点家务不干,柳若觉得能和辛铭过得下去,主要是辛铭情商高,工资卡上交,各种公开场合都感谢妻子对家庭的付出,还隐隐惧内,在家在外从来都听妻子的,也从不对妻子指手画脚指指点点,对妻子也多以夸奖为主,再加上年轻的时候浓眉大眼长相周正,又颇有些文采,还能写点诗什么的,于是生生套牢一辈子。
辛瑷小时候也问过他姥爷和姥姥的爱情,他姥爷不理他的,但是,他姥姥明艳大方,性格强势硬气,念哈工大,没留过学,但会多门语言,工作也非常体面,人毕业就进外交部。
他姥姥必然一堆人追。
而他姥爷显然是胜出者。
辛瑷也看到过他姥爷给他姥姥的微信备注:“爱妻若若。”
这种文化人真的是……
浪(肉)漫(麻)到老。
不过,两人工作都忙,且常年异地,不然他们那个年代,也不至于就只生了辛恩一个小孩儿,也就后来他姥爷调到北京两人才结束异地,退休了他俩才搬到老家天津养老。
上辈子辛瑷出事儿,两位老人也来探望过,他姥姥一边强撑着安慰他“现在医疗发达,整容技术也先进,每年都有新的技术出来,辛瑷你不用担心,一定能治好的,咱家也不差钱,姥姥退休金都不少,姥姥退下来了呆在家里也没事儿,姥姥陪你去就医,你姥姥会六门外语,哪里都能去”,一边背过身去抹眼泪。
他姥姥是个非常坚强的女人,几乎是独自一人拉扯大的的辛恩,期间没耽误任何工作上的提升,她就是上个世纪宣传的那种能顶半边天的妇女,他姥姥从不轻易掉眼泪,但那会儿真的哭崩了。
就这么一个外孙,养在身边眼珠子似的,出了这种事儿怎么可能不难受。
所以啊,辛瑷你要好好的,哪怕只是为了身边的人。
如是想着,辛瑷换鞋进屋,又大声喊人:“姥姥……”
他姥姥嗓音清脆地“诶”了一声,拿着锅铲从厨房走了出来,乐呵呵道:“辛瑷回来了。”
辛瑷换好拖鞋立马凑过去,拉着姥姥语调甜甜地撒娇:“姥姥,我好想你啊。”
柳若心都快化了,就这一个孙辈,还搁眼前长大的,方方面面都无比优秀,柳若也是疼得不行,她道:“姥姥也想你啊。”
随即,又嗔怪道,“你也是,上了大学,按理说该闲一点,你居然还没高三的时候来得勤,知道你谈了男朋友,这也没什么好害羞的,你把男朋友也带过来,姥姥难道会把你男朋友吃了不成。”
辛瑷弱弱地为自己辩解:“我感觉大学比高三还要忙一点。”
柳若想了想顶尖985的学业压力,也体谅了起来:“也对,你念的是名校,竞争激烈,学业压力大,你又还在谈恋爱。”
辛瑷嘿嘿一笑。
辛瑷跟姥姥打过招呼,又转头看向客厅,喊了一声坐在沙发上带着老花眼镜看报纸的辛铭:“姥爷……”
他姥爷就矜持许多,只冷淡地点点头:“嗯。”
没多一会儿,到底还是抵挡不住对外孙的想念,冷淡装不下去,他放下报纸,来到餐厅,拖了张椅子坐下,在旁边看着祖孙俩聊天,时不时搭句话,笑几下。
一家团圆,气氛自是温馨融洽。
柳若记挂着辛瑷一大早的高铁到天津,没吃早饭,拉着他关切问道:“不说这个,早餐吃了没,我一大早去买了新鲜的牛肉来卤,还揉了点面,姥姥给你煮牛肉面,知道你爱吃这个。”
辛瑷在他姥姥这里很受宠,每次回来,他姥姥都特意拣他爱吃的做,他姥姥手艺很好,简单的面条都做得筋道爽口,辛瑷小时候每次来他姥姥家那是恨不得连汤碗都舔干净,真的太好吃了,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面条,比泡面都好吃。
辛瑷回忆起这些年少趣事,眼底带笑,他笑吟吟道:“没吃,就等着来姥姥这吃姥姥做的牛肉面。”
柳若大笑,又支使起了沈遇:“沈遇你去把小恩叫醒一下,这孩子真的是,从小就懒得不行,他爸也懒,但也没她这么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