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情和欲的两极86 > 第44章 期待(第7页)

第44章 期待(第7页)

开这门课的宋英昶教授号称宁南七大硕儒之一,传闻中又是宁南近二十年来四大美男子之亚,连续十一年被人文学院评为“年度最受本科生欢迎授课教师”。

无论对这门课,还是对这样一位老师,沈惜都大感兴趣。

没想到宋英昶的课实在太抢手,据说网上选课系统甚至一度陷入瘫痪,是真是假不知道,反正在沈惜登陆时,课程名额早被一抢而空。

为完成这个学期的公选课学分,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了门《古典小说十三讲》。

但他还是在选课时留了个心眼,刻意避开周三晚上的时间段。

《中国古典哲学精要》就是周三晚上的课。

没能报名成功,不妨碍沈惜想听课的心思。

《中国古典哲学精要》不是每个学年都开的,据说曾经连续两年没开。

一年前宋英昶曾开过课,但大一新生第一个学期不需要报公选课,当时他也没听说宋老师的名气,所以与之失之交臂。

这次如果再错过,谁知道接下来两个学年,宋英昶会不会再次中断开设这门选修课。

万一他断上两年,那他本科四年里就没机会再听这门课了。

与他想法相似的人很多,所以在第一天开课时,能坐二百多人的大阶梯教室,不但座无虚席,甚至在过道、窗边、门口都站满了人,一眼望去绝不下三百人。

“我记得这门课这学期只招八十人啊。”宋英昶走上讲台,推了推眼镜,哑然失笑。

台下的人陪他一起笑,大家默契地都忽略了追究谁是没报上课过来蹭听这一茬。

沈惜就这样以蹭课的方式听了宋英昶一整个学期的选修课。

大部分时候他都有座,因为那个学期周三下午他正好没课,所以他基本上可以吃完中饭,就带上笔记本电脑去阶梯教室抢位子。

听完课后晚上八点多再去吃饭。

这学期倒数第二堂课,宋英昶讲完了王阳明,合上讲义簿,说:“我第一堂课就讲过,哲学是一个舶来的名词。就严格的语义而言,中国古典的学术思想,其实很难称之为‘哲学’,只是我们现在这样称呼而已。王阳明之后,中国的学术当然仍有展,但再没有像他这样蔚然而自成一派的卓然大家了。至于大家比较熟悉的明末三大家和相对可能比较陌生的乾嘉之风,就不在这门选修课的范围内了。我们这个学期的课程,到此为止。感谢同学们的支持,尤其是并没有报上我的课但坚持听下来的同学们!谢谢你们。”

教室里掌声如雷。

“下星期还有一堂课,我们准备对这学期的课做个总结,顺便讲一下关于考试的事。没有新的内容要讲,所以没报这门课的同学下星期没必要再来了。”

宋英昶的话引来下面阵阵窃窃私语,有些同学深以为然,但也有些人面有不甘。

突然,第三排正中有个男生举手。

宋英昶抬了抬手:“请说。”

站起来的正是沈惜。

“宋老师,我没能报上这门课,但这个学期您的每堂课我都听了,我希望可以参加考试。这可能会给您增加工作量,但我想,听了您一个学期的课,只有认真参加一次考试,才算是对自己,也是对老师您一个真正的交代。”他的话引来很多人的共鸣,台下的嗡嗡声越来越响。

宋英昶很认真地盯着沈惜看了一会,诚挚地说:“对我来说,让你,包括其他想参加的同学考试,增加不了多少工作量,我很愿意批改你们的试卷。但你们没能报上这门课,就算参加了考试,也就不能计学分。这意味着你们要准备一场不能算成绩的考试,某种程度上是在增加你们自己的负担。”

沈惜无所谓地耸了耸肩:“如果没给您添太大的麻烦,我不介意增加自己的负担。我想很多同学都和我想法一样。”这话又赢得很多赞同的声音。

“好吧。”宋英昶温和一笑,“凡是愿意参加考试的,下星期继续过来,我让助教记一下你们名字,算算要准备多少试卷。还得看看要不要增加考场。我再强调一次,这学期没有报上这门课,却坚持要参加考试的同学,不管你们考了多少分,都是不计成绩的,我没办法给你们学分。但我本人一定会批改你们的卷子,给你们一个分数,并保证让你们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

考试那天,足足有三分之二编外的考生参加了考试,为此宋英昶甚至特意请教务处又安排了一个临时考场。

第二个学期开学,沈惜收到一封来自人文学院哲学系的信,里面记录着他《中国古典哲学精要》考试的成绩:81分。

底下亲笔签名:宋英昶。

沈惜对这个成绩不太满意。

在与宋斯嘉相识后,说起这次考试,她对沈惜的这份不满意更不满意:“哥,你知足吧!我爸很少给人8o分以上的!85以上那简直就是凤毛麟角了!”

“你能考多少?”沈惜确信作为宋英昶的女儿,肯定旁听过这门课,不管是蹭来的,还是报名参加的。

宋斯嘉狠狠白了他一眼:“我爸不让我报这门课,说他没法给我打分。”

认识了宋斯嘉,不但让沈惜对自己当初的考分释然,还带来了另一个福利,就是可以到宋家当面向宋老师请教。

大三第二个学期,在两人相识整整一年后,宋斯嘉带沈惜回家见了父母。

说来也怪,他们不是恋人,但宋斯嘉当时就觉得有必要带沈惜回家。

时隔一年半,宋英昶对这个当初在课堂上举手主动要求参加一场成绩不会被承认的考试的男生依然印象深刻。

正因为有过这样一场缘分,宝贝女儿对这男孩的那个颇显暧昧的“哥哥”的称呼,被默许了。

大学最后一年半时间,也包括自英国回来后的这些日子,沈惜是宋家的常客。

宋斯嘉婚后来得略少了些,但每年总会找机会登门看望老师。

尤其是宋英昶生日这天,不算留学英国那三年,这么些年里他只有一次缺席。

按理说,宋英昶五十五岁大寿的日子,他没理由不出现。

他也完全有空。

19日巫晓寒带着女儿踏上了回加拿大的飞机。

茶楼和书店已经开始正常营业,一切都走在正轨上,无需他过多关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