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捏紧手中的笔,克制着喉间的痒意,转头过去瞪上官钧,咬牙道:“大司马说呢?”
上官钧扬唇一笑,这才直起身,却没离开,而是从袖袋中取出一本摺本放到桌面:“中央军的选拔方案,请陛下批复。”
姬安垂眼瞥过,伸手拉展开,看都没看,直接提笔蘸上朱砂,在最后批上一个“准”字。
上官钧:“陛下不看看吗,还是要我念给陛下听。”
姬安吹吹墨,将摺本收起塞他手里:“我要看的还那么多,你的奏疏就不要浪费我时间了。拿走拿走,赶紧回去。”
上官钧接了摺本,人还是没动,继续说:“明日一早我便要去京郊军营,晚间才回。陛下可能独自应付政事堂。”
姬安:“放心吧,明天又没什么大事要议。”
上官钧叮嘱:“若有事议不定,就先搁置,等我回来。”
见姬安点头应好,上官钧这才离开。
姬安目送他出去,伸手拿起茶杯,仰头一口喝尽,定了定心,才继续批奏疏。
上官钧独自回到立政殿。
进了屋先洗手,正搽着手脂时,关忠捧着一只小匣子过来。
关忠躬身:“这是陛下吩咐给大司马的。”
上官钧看一眼匣子上贴的封条:“放下吧。”
关忠将小匣子放在桌案上,退了出去。
上官钧将小厮们也遣出去,才去揭那匣子的封条。
匣子里面躺着一封杏黄卷轴,一看便是圣旨。
上官钧拿出,拉开,快速浏览,却是越看越忍不住翘起嘴角。
是册封皇后的诏书,还是姬安亲笔所写,卷末已落下玉玺之印。
而且,从言简意赅的全文,和平平无奇的文采能看出来,文章也是姬安写的。
上官钧细细地反复看了两三遍,心头像被一层暖意团团包裹住。
对于此事,其实他也同意姬安先前说的,从长计议、徐徐图之。
不是说现在就一定争不赢,但此时费大力气与群臣相争,的确没有必要。即便争赢了,对姬安今后的施政也会留下更大的阻力,哪怕是原本能争取过来的人,都可能会因为这事而对姬安的决策心怀疑虑。
不如等到姬安的实绩、权力、名望都无可撼动的时候,再提这事也就揭不起什么波澜。
不过,收到姬安这一卷册封诏书,上官钧还是非常愉悦。
直到都快能背下全文,他才将圣旨小心地卷好,收回匣中。
又唤进人,问:“可有锁在此处。”
河清进里屋找出一只来。
上官钧将匣子锁好,钥匙收进收印章的贴身小袋中,再让河清将小匣子收进装重要之物的那只箱里。
*
天色渐暗,姬安终于回到立政殿。
上官钧留了人在外头候着,一见姬安回来便到书房报他。
此时两人就前后脚地进到屋中。
上官钧:“我正想让人去问陛下回不回来用膳。”
姬安一边洗手一边回他:“今日奏疏不算多。若是赶上奏疏多的时候,你不用等我回来,我会在永昌殿吃。”
上官钧微微蹙眉,看他甩过水,伸手拉过他的手,拿起布巾给他仔细擦拭。
姬安微愣,紧跟着就去看伺立在旁的众内侍小厮,只见人人低头垂眼,只当什么都没看见。
上官钧擦干姬安手上的水珠,放下布巾,又挖出手脂抹在他手上,一边搽一边说:“若是议事结束早,中午就已经是分开吃了,晚上没有再分开吃的道理。陛下要不想回来,就我过去。”
说完,也给姬安搽好了手,再牵着姬安去桌边落座。
姬安感觉脸上又有点烫,一坐下就借着拿茶杯抽回手,一边喝水一边整理下刚才被上官钧打断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