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继续问:“若我想烧一套和这里同等数量的活字,需要多少时间,多少银子。”
周振再次愣住:“这个,臣不知……得问烧字的匠人……”
姬安:“你去寻人问,我在这儿等你。”
周振连忙应声,倒退几步就要转身。
姬安突又叫住他:“不要说是我问的,免得他害怕。我要听实情。”
周振再应一声“是”,就急急去了。
姬安在桌前坐下,拖过一只空的铁板,试着将那些零散的活字一个个往板上拼。
胶泥烧制的活字字模有点滑手,一不留神就往旁边滑。而且字模轻,若是不当心摔一下或磕一下,估计就会裂,还得烧新的补。姬安再举起字模细看看,发现笔划上也有细微的磨损,大概是印刷造成。
姬安回忆了下,依稀记得以前听说过,在电脑进入印刷业之前,印刷厂是用铅字排版。可铅有毒性,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技术,恐怕不太适用。
他干脆打开系统,让系统推荐活字印刷发展书籍,发现还有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金属活字用起来肯定稳定性更高,使用寿命也长久,但初始成本却不低。
姬安标记好几本,决定以后看情况。如果刊物发展得好,钱袋子也宽松了,就让人研究一下铜活字。
再等过一会儿,周振匆匆赶回,禀道:“回陛下,匠人说,若是由他找人一同制,最快半个月到二十日左右,便可以烧出一套与这里相同字库来。就是不便宜……”
姬安听他说完报价,觉得还可以接受。现在什么都得人工做,人数与时间成本下不来,人人每天都要吃饭,那总成本自然不可能低。
周振小心地观察着姬安,见他没有露出愠色,才总算松了口气。虽说匠人报的价在合理范围内,但他真怕不通俗务的天子觉得乱报价。当然,也可能是天子用的东西都贵,就不觉得这笔钱有多少。
姬安不知他心思,倒是觉得他这个负责人还挺合格,只要自己问的问题在他工作范围内,他都能够答得上来,还对民间的印刷有所了解。而自己这一趟来得也挺值,果然很多细节不实地来看是想不到的。
于是姬安一高兴,就说:“你做得很好。日后若是对印刷或邸报有什么想法,可以给我上奏疏,回头我让人记一记。”
这相当于给了限定直奏权。
周振被这个大好消息砸得都懵了下,才惊喜地行礼谢恩。
姬安再勉励他几句,便带着人回宫。
*
回宫的一路上,姬安开始思量起把编辑部和刊印房安置在哪里。
他原本的打算是在进奏院印刷,编辑部便就近设在进奏院里面或边上。但现在印刷得从宫里找人,那就还是都设在宫里好了,也方便他自己审稿。
姬安打开系统中的皇宫地图,在永昌殿周围细细找了一圈。但这一块同样是宫里的黄金地段,并没有空出的宫殿。先前立政殿与思贤殿之所以空着,还是因为高祖住过,不好再设为衙署。
马车很快回到宫中,姬安只得压下考虑,先继续批奏疏。
他出了一趟门,今天是肯定要加班的了。因此也不着急,按着自己的步调一本本看。
期间批完一本,姬安搁笔之时,突然顿住动作,再转眼去看写归总的那张纸。
他现在对众秘书的笔迹都已熟练,不用看落款就知,这份奏疏是高勉处理的。
姬安想起来,高勉当初在小考的“问答卷”里拿了满分。
而姬安想办的新刊,正是需要懂民生、接地气的人来操持。
姬安将奏疏收起,让人去隔壁传高勉过来。
高勉很快进来,躬身向姬安行礼问安。他很年轻,也就二十出头,今年刚考中进士。虽然只在二榜中位,但以年纪来说,当得上一声青年才俊。
姬安赐了座,见他完全没有被天子召见的激动或是担忧,很平静地坐下。整个人的气质一点不像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倒有点久历沧桑的氛围。
虽说“秘书团”和姬安近得只有一墙之隔,但只要姬安不召见,他们同样见不到天子的面。上回徐小七还说有人有点失落,但这高勉似乎从始至终都是这种淡然的态度。
姬安打量着高勉,直接问:“高卿,我想以邸报副刊的形式,办一份面向百姓的新刊。若调你为主编——就是总揽编纂刊物之人,你可愿意?”
高勉平静的神色终于变了,露出些许诧异:“让臣总揽?”
姬安:“上回小考,有关民生的问答卷你拿了满分。我觉得你和百姓的生活很贴近,由你来办,能够从百姓的角度出发,让新刊真的走进百姓当中去。”
高勉嘴唇动了动,片刻后,却是问道:“陛下为何想办这份新刊?”
姬安微微一笑:“你觉得那书架子好用吗。”
高勉不解这个问题,回说:“颇为好用。”
姬安就把自己原想通过邸报推广,然后发现邸报流通范围不够广,就想办新刊,用于推广一些有利民生的小信息。顺便也提了一下口罩,还有赖大壮总结的一系列瓜菜种植法。
高勉听得神色越来越复杂,又道:“陛下初衷虽好,可百姓大多不识字。便是向他们卖刊物,他们不会看,更不会舍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