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安感慨:“还得是你清楚这些事,日后还需有你时时帮着我。”
王晦却是再次深深躬身:“老奴正要向陛下求情。恳请陛下除去老奴内侍监一职,老奴唯愿留在先帝身边,为先帝守陵。”
姬安一愣,一下就有点犯难——王晦要真是心不在此,强留下来也会消极怠工。可自己身边又实在少一个总管宫内事务的人,要把现在的人手培养起来,还需要时间。
不过王晦有备而来,继续说:“老奴举荐内侍少监郑永接替老奴。他是老奴带在身边教导最久的义子,近几年老奴专心伺候先帝,许多事务都放手交给他,他也未出差错,日后必能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姬安听完,突然明白过来——一朝天子一朝臣,王晦是先帝的心腹,自然担心继续留下会惹自己猜忌,尤其当初“冲喜”还是他一手操办。就不如主动求退,给两边都留个体面,再推上义子,也是条后路。
但其实姬安并不在意这个,他现在需要有能力的人,多多益善。
姬安想了想,问:“内侍监有几名?”
王晦:“设有两名,但先帝只提了老奴担任。”
姬安便说:“那这样吧,你的内侍监还保留,另一名就提郑永上来。先让郑永管着事,你什么时候想回来就和他说一声,宫里永远留有你的地方。”
这回轮到王晦一愣。
旁边黄义看看姬安,再看看上官钧,最后大着胆子小声提醒:“义父,快谢恩啊!”
王晦回过神,再次深躬:“老奴谢陛下恩典。”
姬安:“你去忙吧,让郑永过来。对了,把郭签调去为先帝守陵。”
王晦应过是,退出殿去。
姬安继续问上官钧:“大司马,那朝议和政事堂……”
上官钧刚才倚着软枕看姬安和王晦说话,此时也没动,只回道:“朝议要待头七之后再开,但政事天天有。从明日起,议事最好不要停。”
姬安点头表示理解:“政事堂是在哪儿。”
上官钧:“中朝永昌殿后堂,永昌殿是开常朝之处。不过这段日子群臣日日都要来吊唁,直接在此议事也行。”
姬安:“那就还是先在这吧,方便。”
本来他就一下接收了太多新信息,能在习惯的地方,就还是先不动最好。
这时,有宦官来报礼部尚书到,姬安叫了进。
姬安曾和礼部周尚书有过一面之缘,这时见到还感觉有点亲切,让人给他搬了椅子。
周尚书挨着边坐下:“不知陛下宣臣来有何事。”
姬安:“就是想问问,治丧是怎么个章程。”
周尚书仔细回答:“大行皇帝先停棺于攒宫七日,陛下须为先帝守灵三日,并与群臣每日早晚吊唁哭灵。头七之后,移棺至神御殿,停四十九日,陛下与群臣须每七日祭拜一回。
“同时各地的王和重要官员须得入京吊唁,属国与友邦亦会派来使者。四十九日后,便等吉时葬入陵寝。现礼部与翰林院正一同草拟先帝的谥号与庙号,明日会呈递陛下。钦天监也正在测算吉时。”
姬安再问了一些细节,便让他回去了。
上官钧跟着起身:“四郎若没其他事,我先回去休息,今晚还要守灵。”
姬安:“快去吧,我也要睡一下。”
上官钧离开,姬安也回到卧房中。
洪大福一边帮他脱孝衣,一边小声说:“陛下,要不要让人把长寿殿收拾出来?”
长寿殿便是天子寝殿的正殿,先帝住的地方。
姬安瞥他一眼:“不急。”
洪大福连忙应:“是奴太心急。”
姬安躺上床,让人放下窗前竹帘,房内的光线便暗下来。
他原本还想着,有一大笔能量入账,可以研究一下系统新功能。但从昨晚熬到现在,一沾枕头就困意上涌,只得先放到一边,沉沉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