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他们都是aubb的大学生,不需要进行其它关于大学生活的培训。寻常人分辨不出区别。
其次,他们两个人的性格,有重合的部分。杨枫野不爱说话的时候,冷冷清清的,看着生人勿进。刘攀宇也是如此。区别只是在于,杨枫野偶尔会面无表情地说笑话。
最后,是对待防恐部的态度问题。
因为有闫毕,以及影子拥挤的缘故,杨枫野对待防恐部还算是友好。但在外界看来,杨枫野的室友无缘无故被关到孤岛,目前下落不明,她不应该如此友善。
而刘攀宇对防恐部淡淡的敌意刚刚好,更加合理。
关于杨枫野和刘攀宇两人共性的分析,防恐部内部还出了一份报告。
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很像。童年缺乏“父母”这个指引者的存在,所学到的道理大多来自书本和对于社会的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都明显过早地认知到灰暗的一面,从而显得趋利避害,并且内心树立了防备。
“但是杨枫野看着很亲近人。”公上慕说。
与杨枫野有过接触的人都在这个会上。
“我认为杨枫野的防备要比刘攀宇高一些。”周贺竹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时候,我看着杨枫野挺像是通过模仿他人进行社交。”
“成年人也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吧。”公上慕道。
翁焦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接触不多。但激将法对她很管用。”
周贺竹:“虽然对于大学生来说,确实有社交面具这种说法,即使时间过早。但是杨枫野,我个人感觉更像是她没有一个自己与他人交流的风格。”
闫毕轻轻咳了一声:“各位,好像有些偏题了。”
“……”
“那表决吧。”闫毕说,“是否要让刘攀宇参与?”
五票通过。
闫毕在转述了《关于刘攀宇协助岐阜岛计划》这一会上各人发表的观点后,一脸似笑非笑地看向杨枫野。
“怎么说,小学妹?”闫毕递给她满满一叠的会议报告,全是针对她和刘攀宇的性格分析,“你要发表什么获奖感言么?”
杨枫野:“……”
杨枫野:“恭喜我在扮演杨枫野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实在是有理有据,令人无法反驳。
闫毕全程没有在会上发表什么看法。只是搜集了所有人的发言并且转交给杨枫野。
闫泓信虽然一直对闫毕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对这败家子反手就把性格会议报告递交给当事人的行为仍然颇有微词。
闫泓信:“保密级别的会议报告你怎么也要顺走?”
闫毕:“这种性格会议其实档案上等级也不高吧。”
闫泓信:“你给了杨枫野。”
肯定的语气。
虽然闫毕没打算瞒过闫泓信,但这个兴师问罪也来得太快了点。
“是的。”闫毕点头。
“你有没有考虑过,任何一个人在得知专门组建了会议深度分析性格,都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