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有人看于是我来解释一下各种私设:
1。只要是一家里,同辈同姓的都称姐妹,也可以说亲姐妹,除非强调两人不是同胞亲姐妹才会说表姐表妹。
2。皇储也是从下一辈的所有人里选,不仅限于自己亲生,不过大部分人为了稳定还是会选自己亲生女儿。
3。皇帝的姐妹封王后称尊称是王上,皇帝的女儿封王后尊称是殿下(没什么用处的巧思增加了)。
4。生育是可孤雌生育可双雌生育,孤雌大概是诚心感应一下就可以生育,靠的是子母河。
4。1。改下本设定的时候进行了思考,孤雌相当于克隆基因吧(也可能有变异?)只复制粘贴的话是不是会出现,所有孩子都一模一样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应该会慢慢变化成可以双雌生育。总之两种都可以。
5。以及谁生的孩子,就随谁姓,算在谁家里,皇家也不例外。
第二章
有燕锦宁在旁,燕辞忧的心情也松快了些许。
冷静下来想想,燕弦春就算同样看不惯燕锦宁,也不可能在此时发难;燕锦宁就算再不着调,也做不出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来。
至于其她的,走一步看一步吧。
时逢先帝丧事,新帝登基,宫禁戒严,燕辞忧每次进宫都怀疑宫内驻守的禁军比官署内官员还要多上几成,更别提燕弦春四周,每日出行身后都缀着看不见尽头的长龙,乍一看,倒真像龙尾巴。
燕辞忧想着想着,就笑不出来了。
马车只能在宫门外停下,后有侍从引领她们到灵堂。燕辞忧紧了紧身上外袍,深秋之际,宫城内银杏泛黄,晴朗秋光落入朱墙碧瓦间,颇有几分天高云淡,安逸温馨之感。
燕辞忧熟悉宫城的每一个角落,只是想到这个她出生长大的地方已属于燕弦春,再熟悉再美好的景色也变得陌生起来。
燕锦宁跟在她身后下了马车,神色沉郁,到流华殿看见灵堂正中母亲的牌位,更是悲痛难当,不由落泪。灵堂里还有几位长辈,此刻连忙上来宽慰她们姐妹,可越说燕锦宁哭得越起劲,最后只好让侍从扶她去偏殿歇息。
燕辞忧长出一口气,眼前因为泪水而模糊不清。阿娘阿娘,如今贤明的皇姐要拿我来祭旗,您做决定的那一刻想过今日会来的这么快吗?
她哭着哭着,心中倒熟练地扯出一堆“愿赌服输”“落子无悔”的话来安慰自己,安慰着,忽觉得太自嘲,又笑了。
连她都不清楚到底是为了阿娘的死亡悲伤,还是为了繁杂的事务,如履薄冰的未来悲伤。可能两者兼有之。母亲的保护伞消失了,她才发现外面不仅是雨,还是要人性命的刀子雨。
哭得差不多了,燕辞忧强撑着收起眼泪,叫人过来商量丧仪的事情,明日就要大殓,官员、皇子、亲王以及鸾台侍都要瞻仰仪容,并举行入棺之礼。
到时候可能还要跟着皇姐哭一遍。燕辞忧揉揉头,已经开始思考明日大殓可能出现的问题了。
大会小会开完,要报告的几波人都走了,看一眼窗外,天边已擦黑。燕辞忧这半日水米未进,随手拿了块糕点,边吃边去偏殿找燕锦宁。
探头一看,燕锦宁又消失了。只有宜王坐在殿中,眼睛还肿着,心事重重地把玩着一支精巧的玉笛。
燕辞忧掀开珠帘,敲了两下门框:“皇姨?”
宜王闻言一抖,手里的玉笛也掉到地上,咕噜咕噜滚到燕辞忧的脚边,宜王急道:“辞忧!”
燕辞忧本来蹲下身想给她捡,被她一嗓子吼得茫然抬头,玉笛被她顺势一推,向对面滚去了。
眼看着宜王急得又要掉眼泪,燕辞忧忙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把玉笛拾起给她,赔罪道:“皇姨,我刚只是想给您打个招呼,没想到吓到您了。”
这物件她也认得,正是五年前宜王生辰,燕颉之命燕辞忧忙上忙下,亲眼看着做出来的生辰礼。
在这支生辰礼之前,燕辞忧从不知道一支小小的玉笛能做出那么多花样。
当时教燕弦春兵法的教谕被提拔为禁军统领,对燕辞忧亲近的镇南军还远在千里之外。她心里还埋怨母亲总是让她干些闲事,现在回头一看,燕辞忧只能苦笑。
宜王摇摇头:“是我走神了,不怪你。”她自嘲地笑笑,“这几日眼泪总流不完,我一个长辈,比你们还能哭。”
“皇姨与阿娘姐妹情深,我们感动还来不及。”燕辞忧抓住她的手安慰道。
宜王如此,她自己也心有戚戚,想再说两句安慰的话:“皇姨……”
身边窗户忽然打开,随着冷风探出一个身影,打断了她的悲伤。
只见一人抓住窗边树枝,轻巧借力踩上窗边,身姿放肆不羁,梨涡若隐若现,不是燕锦宁还是谁:“辞姐姐,皇姨,你们在聊什么呢唔唔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