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汴京市井发家日常TXT > 第17节(第1页)

第17节(第1页)

“就做上回做过那鸡公煲。”阿盼满眼放光。

说起鸡公煲,也是许久没吃了,上回还是因两只公鸡打架,斗死了一只,等虞蘅二人回来时已经断了气,这才拿来做了当天的食材。

虞蘅想起鸡公煲的滋味,也有些馋了,却不能在婢子面前表现出来,否则明日说不定又有“中暑”的家禽,岂不乱了套。

她佯装为难地思忖了好一会,直到阿盼将最热最累的烧火和拔毛活计都揽去,这才答应下来。

阿盼以为自己小心思没被瞧出来,越发地高兴。

虞蘅瞧她蹦跶背影,失笑摇摇头,阿盼先前刚到她身边时还会有些紧张,现在却越发孩子性了。

手里算有了些钱,两人出门后雇了辆牛车,节省不少搬运的力气。

虞蘅也是算过账的,雇车不过十几个子,若将太多时间花费在路上,褥子里捂着的冰都化了,多不值!

坐车并不光为自己享受,也是变相省钱了。

金明池好生热闹!

还在十几丈开远,牛车便驶不动了,阿盼探出半个身子往外看:“蘅娘子,前头一窝蜂的人,堵住了。”

前辈子阻拦虞蘅节假日出游的最大罪魁祸首就是堵车,却没想到在工业革命之前,大宋人民出行也得堵一堵怡情。

好在也没有多少路了,二人干脆下车,车夫好心,见她们两个小娘子搬得吃力,便将牛赶到一旁的槐树下系好,帮她们将东西都搬到了金明池苑的西口。

平日摆摊,人人都想往城内走,今时今日却掉了个头。

金明池周长九里三十步,池形方整,曲水湾环,布置得很是幽雅,平台曲榭,尽是高高低低的太湖石,叠成假山,衬着参参差差的树竹。1四周有围墙,平日禁止百姓出入,池中建筑多在水上,建筑之间由设在水上的桥廊连接,两旁挂着十步一盏的羊皮玳瑁宫灯。

虽说今日向百姓开放,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去的。譬如园林中心的巨型仙桥,又譬如桥尽头处崇楼叠阁的“五殿”,那是官家的起居之处,有禁军把守,一旦靠近就会被警告,先是眼神,再是劝告,若不听——

到底不是新中国,还没人敢不听试试。

隔着桥对望,那边的临水殿传来袅袅丝竹声,看来是官家在宴请群臣。虞蘅挑了个地方,背对着水面波光,太阳便没那么刺眼。

走了这么久也累脚,便展开从家带来的布铺在地上,无视众人眼光坐下,开始了今日的买卖。

选择今日来金明池卖粽子的摊贩可真不少,大家都卖,不乏有粽子形状特别精致的“巧粽”。

样子好看,馅儿却普通,不过两粒小枣而已,捏成帆船模样,要卖十几文一个。

竞争对手这样多,好在虞蘅很有先见之明地带了炉子。

点着炉子,开始热粽子,小锅咕嘟咕嘟的时候,香味也飘了出来。

粽子的香味或许不如包子那样张扬热烈,经过箬叶的裹缠,江米、咸蛋黄与卤肉的味道变得沉稳,只在方圆几十步以内撩拨人们肚里的馋虫。

早上才吃了那么点,现下又走了这么多路,阿盼肚子早饿了,才坐下,便剥开一个板栗肉粽吃起来。

头一天蒸了好几时辰,剥开的时候,那外头包裹着的箬叶好容易与江米分离,都拉出细丝了。

路人瞧了,闻见味儿,顿时也想起来,哦,今日是该吃几个粽子,去去毒。

见虞蘅这儿花样选择多,一郎君买了好几样,并绿豆甘草薄荷饮子解渴。

结果饭食,先将竹筒里饮子一饮而尽,擦汗道:“好痛快!再来一筒!”

这会子冰还没化完,喝完后肺腑都通透了,吸气时带着薄荷的凉意,简直是炎炎暑日里的救星。

因为重,外加冰存不了多久,虞蘅并没有准备太多饮子,结果最先卖光。

剩下吃了粽子黏嘴口渴的,只好去别的摊位上买水买茶。

卖得最好还是甜粽,赤豆粉烂粉酥,蜜枣蒸出汁水,甜味渗入江米里,原本雪白的江米被浸染成微润的淡黄色,加热后,吃起来整个粽子都带了淡淡的馨甜。

咸粽子卖得也不差,最经典的蛋黄肉粽,到中午时就几乎卖空了,选择板栗肉粽的人也很多,经典适口,老少咸宜。

里头的卤肉是虞蘅特地挑过的,肥瘦参半,吃起来不至于肥腻,又不会完全瘦肉般塞牙缝。

原本准备了一天的量大半,下午时就卖得七七八八,只剩零星几个。

不过到了下午,龙舟已经赛完了,游园的人渐少,中午又都吃了东西,遂没几个光顾生意。

就在虞蘅也意兴阑珊、昏昏欲睡,准备跟阿盼打道回府的时候,一个有些眼熟的客人来了。

第20章脆皮炙肉

“小娘子,可有炙豕肉?与我来一份吧。”老者笑眯眯的,显然也认出她了。

只是相比起那日窘迫,今日的老者一身绸子衣裳,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精神焕发,叫虞蘅都不敢认。

若非他身上文彬彬的气质与唇下一颗肉痣太过好认,又站在她摊前只看不买许久,虞蘅还真没将眼前之人与那日摔倒在自家巷口蓬头垢面的老人联系起来。

虞蘅笑道:“老丈这是散心来了?可惜儿这只有些角黍,不如与了老丈打打牙祭。”

蔡良本意只是逗逗这帮了自己大忙的小娘子,并非真要吃那炙豕肉,也不肯占她便宜,一定要按市价付了钱,这才肯收下角黍。

换虞蘅拿着钱有些尴尬:“这……”倒像她挟恩图报似的,将卖剩下对角黍一股脑塞给人家,好不要脸。

蔡良只是略出来散散,还得回太后身边伺候呢,便不与她多说了:“今日碰得仓促,待改日必定备厚礼,登小娘子门道谢。”

虞蘅不知他身份,觉得这老丈忒客气,或许是官宦人家,生得面白细皮,一看就有人伺候的,且身上又有文官气,文官就喜欢穷讲究。

对方刚走,阿盼恰好回来,看见蔡良背影,觉得奇怪。

“小娘子,那客人买走了我们的角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