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吃法,对他来说有些失态了,可落在虞蘅几人眼里是刚刚好——一个落魄遭抢无依无靠的老者,几顿没吃饱,可不吃得着急么?
所以说,误会便是这般产生的。
配着几样再家常不过的小菜,吃光拉面前一碗饭,蔡良尤觉不够饱。可饭是阿盼亲自盛的,压得瓷瓷实实,还又往上填了几勺,都满出来堆成小山尖了,是蔡良平日饭量的两倍不止。
在宫内侍奉,宫女与内侍都是不能吃饱的,怕污秽。
又喝尽一碗汤,蔡良掏出襟内藏的帕子擦了擦嘴,总算缓过劲来了。
这样好的饭食,再吃上三碗他都觉不够。
比起他先前花大价钱吃的那些名厨菜、大酒楼,有过之而无不及。
蔡良稀奇得很,是他饿得狠了?怎就觉得连这小院里的白水都更甜些?
“小娘子,小娘子,”邻居李官人气喘吁吁跑来敲门,领回来两个青衣官差,“回来了,差爷请回来了!”
两个青衣小吏一踏进门,嚯,好香饭食!
两人对视一眼,都还没吃饭呢。
饭点了,办差事都有些懒懒的,此时见虞蘅家吃得好,心里便起了杂念,想占民便宜。
原本小民巴结官吏,官吏借势捞些好处,在市井中正常不过了,可接下来院中那老头的脸却叫他俩吓得踉跄,不敢造次:“蔡……蔡……”
“蔡老?”另一人狠狠肘击同伴。
蔡什么蔡,没看人蔡内侍乔装成庶民模样,或许是有什么太后吩咐的要紧差事在身,不便被人知晓呢!
既然能做汴京的吏儿,那另一人也不是蠢笨的,立时明白了同伴的意思。
看来这桌饭菜是蹭不得了……毕竟蔡内侍与对方有交情。
还有日后,若兄弟伙再来这家出公差,也得谨慎着些。
虞蘅犹不知道,自己捡回来的麻烦给她免去了许多的“保护费”。
蔡良缓缓点头:“你们送我回去。”
虽然他认不得眼前这两小吏,但对方想来是在哪次庆典上见过他,认出了他来。
小吏难得在贵人面前露脸,很是高兴,也不觉得饭点出公差是件倒霉事了,还因此感激虞蘅呢。
说不定蔡内侍因此记他们一个好,在太后跟前提拔,他们能借此晋升呢!
得虞蘅、阿盼与杨官人、李郎君帮助,蔡良得以脱困,顺利回宫,心里记着她们的好,金明池回去以后,趁御驾还没回宫,便备了厚礼,遣小黄门给她们送去。
虞蘅瞧面前生得斯文白净、穿着宫人服制的小黄门,傻了眼。
总算知道那位老丈身上的文气哪来的了……年轻时当过掖庭先生,教过宫女学识,眼下是太后跟前近侍,很有几分脸面。
虞蘅看了眼长长的礼单,觉得自己该要喝口冷水压压惊……
第21章蜜豆牛乳圆子
蔡良送的是谢礼,并非赏赐,备礼的小黄门很费了一番心思,给各家各户送去的都是实用的东西,知道她做吃食生意,送来的都是好茶与好佐料,另外还有的却不似蔡良手笔。
一只箱笼里,堆着两匹绸、三匹细绢,还有一匹纱,一些金玉首饰,虞蘅凭以前的眼光去看,也能看出来都是很好的东西。
宫里赏赐,常见的就是这些。
那小黄门也说:“太后念小娘子心地纯善,以示嘉赏。”
“……”
虞蘅请那小黄门坐下,“公公吃盏甜水,消消暑气,再回去。”
这小黄门不过是个内库打杂的,如何担得起虞蘅这一声“公公”?可也没纠正。
看眼外头,这会正直当午,炽热的白日照得人睁不开眼,远处大地被炙烤出了波痕,翻滚着。
这时候回去,简直是活受罪,虞蘅能邀他坐下来吃盏饮子,当然好。
阿盼奉上一碗清清甜甜的蜜豆牛乳圆子。
那碗沿还挂着水珠,刚从井水中捞出来的,冰冰凉。小黄门也才十来岁,刚入宫不久,对于这种民间解暑冰镇的法子以前见得多了,一点也不稀奇。
就见无甚出彩的土瓷小碗里头,盛着几只白嫩嫩圆子,牛乳汤里撒了点桂花,闻起来除了桂花香外,还有股甜香,恐怕还放了蜜。
光是瞧见、闻着味儿,那股子夏燥就去了不少,小黄门扔了拂尘慢慢吃起来,在正午的市井里头享受半点偷闲时光。
圆子是用江米粉掺了牛乳揉成,吃起又甜又软,很是耐嚼。也不知这小娘子如何做的,个头只有拇指头大,咬开里面却还包了馅儿,赤豆的,口感粉沙,不怎么甜,但加了蜜的牛乳又恰好补足这一点,爱甜的不爱的都能喝得尽兴。
宫里每日也有供应给宫人消暑的饮子,有时是加了陈皮熬的绿豆凉水、有时是酪浆,无论何种都加了大量的蔗酪,喝下去甜得舌根发腻。
小黄门将一碗都吃尽,抹抹嘴,谢过虞蘅,这才多与她说了几句。
原来那日金明池偶遇后,蔡良回到岚云殿,换了身衣裳,便回太后跟前侍奉,次日碰上官家来同太后请安,共进朝食。
蔡良因为有些学识、当过内教博士,在主子跟前很有几分体面。太后将收录民间饮食、编撰食单的活计交代给他,官家也是知道的。
官家孝顺,知道太后有了春秋,越发有些原先闺阁时候的孩子脾气,爱吃爱玩,便也很支持蔡良的差事,甚至还给他专门拨调了一批帮手——一群舌头灵、人也机灵的膳房小太监。
那次被泼皮抢劫,不是恰好,而是他们此前出宫不晓得收敛遮富,被盯梢了,碰上蔡良一人出宫时机,便寻了个僻静巷子动手。
这是后来开封府审讯那几个泼皮无赖时,对方自己招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