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总括
黄疸是由湿热郁积熏蒸而形成,患者全身包括眼睛都会黄。阳黄的色泽明亮,患者身体多有热象;阴黄的颜色晦暗,患者身体冷如冰。
【注释】黄疸这一病症,是湿热长期郁积,向外透于肌肤而导致的。其症状是全身以及面部、眼睛都黄,严重时黄色很深,面部犹如烟熏的样子。其中又有阴黄和阳黄的区别。像面色红、口渴、小便红赤、黄色鲜亮、身体热的,是脾脏有湿热,这就是阳黄。口不渴而且颜色晦暗黄、身体冷得像冰一样的,是脾肾有寒湿,这就是阴黄。治疗时应该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施治。
阳黄
阳黄若患者没有出汗,适宜采用疏散之法,茵陈麻黄汤能够汗解表。若出现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宜用茵陈蒿汤攻下。若表无汗、里无便结腹满等症状,茵陈五苓散对此证有良好效果。
【注释】阳黄这一病症,根源是湿热导致,医者应当仔细辨证。如果患者表实证且无汗,适宜通过汗使病邪从表而解,用茵陈麻黄汤主治,让黄疸通过解表的方式消除。如果是里实证,大小便都艰涩不通,腹部胀满,就适宜用茵陈蒿汤泻下,使黄疸从里而解。要是患者体表有汗,体内没有大便秘结和腹部胀满的情况,即表和里都没有需汗或攻下的症状,此时不可用汗或攻下之法,只适合利小便,宜使用茵陈五苓散,让黄疸通过利小便的途径排解,病就会痊愈。
茵陈麻黄汤
茵陈蒿麻黄
把相关药材加水煎煮,煎好后加入少量黄酒,然后服用。
(方歌)儿阳黄身无汗,茵陈麻黄汤极便,麻黄茵陈各等分,量儿煎服有奇验。
茵陈蒿汤
茵陈蒿川大黄栀子
以灯心草作为药引,与其他药物一同加水煎煮,煎好后服用药汤。
(方歌)里实须用茵陈汤,栀子茵陈生大黄,灯心为引水煎服,便利黄消体泰康。
茵陈五苓散
茵陈蒿赤苓猪苓泽泻白术(土炒)肉桂
以灯心草作为药引,与其他药物一同加水煎煮,煎好后服用药汤。
(方歌)茵陈五苓治黄病,利水除湿有奇功,术苓泽泻猪苓桂,茵陈加入便自清。
阴黄
阴黄大多是由其他病症转变而来,因脾湿与肾寒,脾肾两亏而产生。温脾去黄用茵陈理中汤治疗,温肾去黄用茵陈四逆汤治疗。
【注释】阴黄这种病症,是由于脾脏有湿、肾脏虚寒,脾肾两脏亏虚而形成的,这是很危险的证候。通过温脾来去除黄疸,用理中汤加上茵陈来主治;通过温肾来去除黄疸,用茵陈四逆汤来主治。
茵陈理中汤(方剂见“不乳”相关内容)。
茵陈四逆汤
附子(制)干姜茵陈蒿甘草(炙)
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茵陈四逆汤,附子共干姜,茵陈炙甘草,黄消病渐康。
-----------------------------------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dududu【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