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总括
小儿腹痛存在四种病因,分别是饮食因素、寒邪入侵、肠道寄生虫扰动以及停食与感寒共同作用导致的疼痛相互侵扰。对于停食与感受寒邪同时引的腹痛,临床治疗时一定要详细分辨。
【注释】小儿腹痛的病症,有四种类型,即寒痛、食痛、虫痛、停食感寒痛。必须依据不同的症状表现来进行治疗,寒痛就用温中的方法,食痛则采用消食导滞的办法,虫痛需使用安虫的手段,停食感寒痛就要用消散之法。只要调治得当,腹痛自然就会消除。
食痛
食痛是因伤食引心胃部疼痛,进食后即刻疼痛,喜欢饮用凉水,厌恶食物,腹部胀满,有呕吐、便秘症状,可斟酌选用承气汤和平胃散。
【注释】食痛这种情况,都是由于饮食没有节制,食物积滞在体内不能消化所导致的,所以吃东西后马上就会疼痛。其症状表现为喜欢喝凉水,厌恶进食,腹部胀满,泛吐酸水,大便秘结。应该先使用小承气汤来泻下积滞,如果泻下之后仍然疼痛,就用香砂平胃散来消食导滞就可以了。
小承气汤
大黄枳实(麸炒)厚朴(姜炒)
以生姜作为药引,将相关药材与生姜一同加水煎煮,煎好后服用药汤。
(方歌)小承气汤治腹痛,腹硬烦渴便不通,枳实厚朴大黄共,煎服便利立时松。
香砂平胃散
苍术(米泔水浸,炒)陈皮厚朴(姜炒)甘草(炙)缩砂(研)香附(醋炒)南山楂神曲(炒)麦芽(炒)枳壳(麸炒)白芍(炒)
以生姜作为药引,将相关药材与生姜一同加水煎煮,煎好后服用药汤。
(方歌)香砂平胃伤食痛,下后仍痛用此和,苍陈朴草缩香附,山楂曲麦枳壳芍。
寒痛
寒痛是由于中焦虚寒,脾脏受到寒邪侵袭。可看到患儿小便色白、指甲泛白、面色多呈青色。患儿喜欢温热之物,伴有腹部胀满,或者出现腹泻。若四肢厥冷,在理中汤基础上加附子一起煎煮。
【注释】寒痛这种病症,大多是因为小儿脾胃中气虚弱,又被风冷之邪侵犯,致使脾经受寒,所以会时不时地腹痛。症状表现为小便色白、指甲颜色白、面色常显青色,喜欢喝温热的饮品,有的还会腹部胀满、腹泻,此时适宜用理中汤来温中散寒。要是出现四肢厥冷的情况,这表明兼属少阴经病症,那就需要在理中汤里加上附子。
理中汤(方剂见“不乳”相关内容)
虫痛
虫痛是因腹中虫体活动导致腹部疼痛,患儿面色忽而青、忽而红、忽而白,疼痛作一阵后又停止,还会呕吐清稀口水,采用安虫与调理中焦的方法治疗最为合适。
【注释】所谓虫痛,是因为腹中的寄生虫活动而引起腹部疼痛。其症状特点为患儿面色变化不定,时而红,时而青,时而白,疼痛一阵作一阵停止,还时常吐出清稀的口水。此时千万不能随意使用攻下之法,应当以安虫为主要治疗原则,如此腹痛症状就能消除。对于新的虫痛,用钱氏安虫散进行治疗;如果疼痛持续很久没有痊愈,就用加减理中汤来治疗。
钱氏安虫散
胡粉(炒黄)鹤虱(炒黄)白矾(枯)川楝子(各二钱五分。去皮核)
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每次服用一匙,年龄稍大的孩子服用五分,用米汤调和后送服,在疼痛作的时候服用。
加减理中汤(方剂见“虫吐”相关内容)。
内食外寒腹痛
小儿若内伤乳食,又外感寒邪,就会导致热、怕冷,同时伴有腹痛。患儿厌恶进食、呕吐,常常啼哭不止,此时应赶紧煎煮藿香和中汤来治疗。
【注释】小儿由于在内伤了乳食,在外又感受了寒邪,于是使得乳食与寒邪凝结在一起,导致腹中疼痛。其症状表现为热、怕冷,而且还伴有腹痛、厌恶进食、呕吐,啼哭不停,针对这种情况,需用藿香和中汤进行治疗。
藿香和中汤
藿香砂仁(研)羌活苍术(米泔水浸)陈皮厚朴(姜炒)甘草(生)山楂香附炙)白芷苏叶川芎
以生姜作为药引,将相关药材与生姜一起加水煎煮,煎好后服用药汤。
(方歌)藿香和中治腹疼,内伤食滞外寒风,藿砂羌苍陈朴草,山楂香附芷苏芎。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dududu【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