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李隆基在安史之乱期间逃去了哪里 > 第51章(第2页)

第51章(第2页)

不知道史书会怎样记载他,不知道后人会说些什么。

姚崇心里带着忐忑。

【如何评价姚崇呢,他纵然有错,但瑕不掩瑜。我认为百度百科的一句话已经将他摆在了最合适的位置。】

【姚崇,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房玄龄和杜如晦!

那是太宗的左膀右臂啊!

姚崇眼角泛泪。

能得如此评价,他的仕途,他的人生,已然无憾了。

姚崇仰头,泪眼让他看不清画面,他只觉得天幕熠熠光辉里,似是要跑出一个盛唐了。

他是无缘得见盛唐之景,可总有人,能替他看到。

他执掌紫微令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他也到了古稀的年纪,人要服老,该是退场的时候了。

这紫微令,该给下一个更适合拿着它的人了。

第36章(后续)辞官但不回乡,任开府仪同三司

【因时长原因,这个视频到这里就结束啦,我们下个视频见。】

天幕逐渐消失,由天幕而散发出来的可堪比白昼的光也慢慢消失了。

宣政殿前又恢复一片黑暗。

除了宫人点燃宫灯,和来回行走的细小声音,宣政殿前再没别的声响。

夜彻底深了。

姚崇能主动选择退位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他不是在天幕说过陛下已有罢相之心后提出的退位,而是在此之前提出的。

试问将他们放在那个位置上,他们能如此干脆吗?

百官想了又想,觉得还是不能的。

连一向与姚崇不对付的张说也讷讷不说话了。

想到日后在朝堂之上就看不到这个向来喜欢跟他斗嘴的姚崇,他心里颇有几分不适应。

天幕消失,百官身体和精神都放松下来,一夜未睡的疲倦席卷上来。

李隆基下令散朝后,众人三三两两结伴出宫。

百官手上的记满笔记的白纸轻飘飘的,但他们总觉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开元四年十月,姚崇正式递交辞呈。

李隆基坐在皇位上久久看着这封辞呈,往事还有天幕的画面一幕接着一幕在眼前迅疾闪过。

他最终提笔,批准了姚崇的请辞。

虽批准了姚崇辞官,但却没有批准他回乡。

姚崇不再是执中书令的首席宰相,但是他是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级别最高的文散官,虽是一个虚职,但李隆基专门规定,姚崇每五日来宫中觐见,就朝堂政局以及当时的大事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是姚崇所说,李隆基一一虚心倾听,并择优采用。

李隆基近些时候沉默了很多。

人也稳重了不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