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李隆基的安史之乱 > 第290章(第3页)

第290章(第3页)

杜甫摇头:“不,我觉得李白写的诗最好。”

杜甫还要继续肯定:“李白的诗就是最棒的诗。”

碎嘴子安利失败,唉声叹气。

道不同啊。

【李白正如那只鲲鹏,从大唐的地面扶摇而上,直直上到了九万里的高空。】

【尽管他在长安多次碰壁,但这丝毫不影响他起飞。他的才识先后被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看到了,于是在二人的力荐下,李白应召进宫。】

【杜甫在长安蹉跎了数年,李白又何尝没有蹉跎数年?世俗小人轻贱他,认为他李白就是没法做官的无用之人。】

【但李白从没有自轻自贱,正如他所说的,他李白,怎么可能是这一辈子都呆在草野的普通人呢?】

【于是他辞别家人,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首诗写的实在是意气风发,仅仅读最后一句,脑海中就能浮现出一个昂首挺胸的年轻人形象。】

【而这一年的李白,四十二岁。】

[你在说什么猪话??李白这么老了?]

[这一年的李白居然真的有四十二岁?我不信。]

[朋友们我百度回来了,李白那年真的四十二了。]

[我现在才真的明白为什么说李白没有老过,你看看这首诗,怎么可能像一个四十二岁的人写出来的嘛。]

[别说四十二了,我现在二十四,我天天萎靡不振好像要死了一样。]

[对对,这就会我的状态了,太形象。]

文武百官冲天的豪情戛然而止。

“啊?四十二了啊?”

萧崇挠挠头:“还真不像是四十二写的。”

毕竟他四十二的时候是官场上不怕开水烫的老油条了。

少年意气这两个词,哪个跟他都扯不上什么关系。

哥舒翰不高兴了,他四十岁的时候才幡然醒悟想为国效力,赚得一身荣耀。

“四十二岁怎么了?四十二岁年轻着呢!”

众人看着同样四十二岁的哥舒翰,善意地笑了。

他们倒也不是觉得四十二岁不能建功立业,他们只是太惊讶罢了。

哥舒将军说的没错,四十二岁又能怎样呢?

只要心有志向,那大鹏何日何年启程,都不算晚。

【从年轻时怀着大展宏图之愿出蜀,到现在人至中年碌碌无为,李白从二十四岁等到了四十二岁,李白等了整整十八年。】

【而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总觉得这里面的李白应当只有十八岁才对。】

【这十八年,他遭人谗谤,他四处谒见权贵,他进诗写赋,希望得到赏识,皆无果。此外,他还要忍受着旁人的讥笑和冷眼。】

【而这一切在李白的诗中,仅仅用了半句概括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