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茹再不济,也是陈家人,为了给荀家一个交代,女帝肯定要处置陈家,对陈家人连坐削爵,名正言顺地从陈清蕴手中夺回许多权柄。
甚至……
为了以保全荀莘名声为由,女帝还会抓住时机,赐婚荀莘和陈清茹。
陈清茹的秉性人尽皆知,是洛阳城里出了名的浪子,烂泥扶不上墙。
荀蕙最爱重荀小公子,怎么甘愿将他嫁给这种人?
寻常世家联姻,可以拉拢两家关系,女帝这般错点鸳鸯谱,简直就是乱搞,恰恰形成了一个适得其反的效果,只会激化荀家与陈家的矛盾。
宋元安还记得当初女帝是怎么瓦解杨氏的,先是以陈清蕴即将册封太女夫的名义,大肆加封陈家人,把原本属于杨氏的官位、封地分了一部分到陈家这边,充做聘礼。
为了婚事能顺利进行,杨氏当初的掌权人并没有持太大反对意见,宋元安的祖母甚至欣然扶持太女夫的亲族,不料给自己挖了一个天大坑。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女帝分割完利益以后转头就挑起了两家矛盾,用陈氏一点点削弱杨家,并在最后给予杨氏最后一击。
当年的杨氏在朝廷上只手遮天,皇太女又即将长成,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皇权稳固。
后来杨氏崩塌,陈家汲取了大量杨氏的骨血,迅速成长,七八年间,势力强大已经到了几乎和当年杨氏相当的程度,为了防止另一个“杨氏”的重现,女帝不得不再次操刀。
自武帝之后,大魏皇权式微,世家据地屯兵,单凭帝王本身,是没有办法和这些世家斗的。
分化瓦解,借刀杀人。
这是女帝惯用的手段,先慢慢扶持一个世家壮大,然后引诱它和最大的世家争权,相杀。
无论最后输赢如何,两大世家争斗,到最后定会势力磨损,两败俱伤。
这样一想,很多事情立竿见影地串联了起来。
荀氏依靠战功壮大,女帝顺势提拔荀氏子弟,放任他们成长为对抗陈氏的一把刀,她在幕后挑拨离间,坐山观虎斗,再次复刻当初除掉杨氏的场面。
女帝故技重施,手段虽然简单粗暴,这谋略高就高在,此乃明谋,一旦计成,将无法可解。
如果陈清茹真的对荀莘做了那种事情,荀蕙肯定会记恨陈家,因着这事,陈清蕴多多少少也会对荀氏有所防备,两家再也不能和谐相处,今后朝廷上积年累月相处,迟早会产生摩擦。
但这件事就这样被宋元安给搅黄了。
她拦下了陈清茹,陈清茹只要还没有对荀莘造成伤害,一切尚有挽回的余地,落在陈家人身上的责罚也会轻很多。
荀蕙也明白了女帝的不可靠,还趁机求得赐婚,彻底投入了宋澜的阵地。
对于女帝而言,荀氏,已经是废棋。
宋元安深深地叹了口气,内心苦涩极了。
女帝计谋失败,她短期内不敢再对陈家和荀氏做什么,也不会当着兰君的面,去找宋澜不快。
那唯一能让她发泄怨气的,就只剩下无依无靠的宋元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