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财力有限,窈娘等人听闻此事,果然大感兴趣,纷纷提议要入股投商。
谁也不可能做一辈子的娼妓。
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
养蚕农庄投入之后,养家糊口的任务更重了,如今很多人在我手里讨饭吃。
好在有窈娘、卫离等人帮忙,我初来钱塘时收的女徒中,如阿彩、颦儿等,也都是极聪明的,管理起绣庄和织坊都很有能力。
后来连棣州武定的苏掌柜也来指点过我这边的生意,留了两个手艺极佳的绣娘师傅在这边。
昌武二年,冬,国丧。
陶皇后薨,谥号孝安皇后,皇帝悲痛,数日不朝。
消息传到钱塘,我正在绣品铺子指导新收的小学徒盘针,一个恍惚,尖细绣针刺破了手指。
冒出一滴血,染在绣品上。
抬头看去,窗外已经下雪了,纷纷扬扬,不多时,院中银装素裹。
我起了身,去关那窗子,同时听到自己问了卫离一句:「怎么薨的?」
卫离脸色凝重,轻叹:「自戕。」
大宁朝规,嫔妃不得在宫内自戕,更何况是皇后。
自戕的后妃会被褫夺封号,入不了皇家陵园,还会有抄家之祸。
但是这些陶皇后都不怕,因为她的家早就没了。
陶皇后是明德帝还是赵老王爷时,亲自挑选的儿媳妇,父亲是赵老王爷身边的文臣,深得重用。
老王爷登基后,陶父官至中丞,业峻鸿绩。
待萧瑾瑜登基,陶家又是一番高升,在朝中威望风头,一时无人能及。
女儿贵为皇后,外孙早早被地册封为太子,没有比陶家更加显赫的皇亲国戚了。
但是权势过盛又是什么好事呢?连皇帝什么时候起的杀心都不知道。
身为枕边人的陶皇后大概也没想到,帝王心术如此诡谲。
即便是皇后母族,也不能放之独大。
制裁之下,不仅陶家垮了,连带着那些位高权重的明德帝旧臣,也遭到了肃杀整治。
萧瑾瑜真是雷霆手段,天生的狠心肠。
我突然想起从前在青州赵王府,他已然成了世子,周彦不在的日子,时常唤我过去为他碾墨作画。
想来是周彦的缘故,后来的他极其规矩,除了作画,闲谈几句,再无其他。
我曾经很怕他,可他总是一副笑吟吟的样子,温声道:「小秦俭,你怕什么,爷又不吃人。」
我一度以为他真的不会吃人,可是后来周彦说:「别被他的表面蒙蔽,三爷那种人,冲你笑的时候,可能心里在盘算着如何杀掉你。」
陶皇后就是这样被他杀人诛心的吗?
卫离说,三爷登基后,纳了很多妃嫔入宫。
其中最得宠的是岑贵妃。
可是不久前,岑贵妃腹中的孩子小产了,宫女说是皇后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