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北宋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 第63章(第1页)

第63章(第1页)

于是在北辽成立一个月后,宋徽宗派太师童贯率领号称百万大军(实际作战人数十五万)浩浩荡荡从京城出发,大举进犯幽州。

说实话,宋朝此举其实没什么毛病,天下大事不让于分毫,趁你病要你命,收回故土也是民心所向,事成之后顶多也就是被辽国人骂上几句。

但要是事不成……那可就尴尬了。

可能童贯自己也没想到,自己这边会败得这般惨烈,要知道幽州那边一共才三万守备军,而这三万守备在此之前又被一万金人打得大败,结果却转头却杀得十五万宋人丢盔卸甲。如此换算,难不成一个金兵能打二十一个宋人?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失败那么简单,根据前线送来的奏折是“众将烧营而奔,自相践蹂,弃一切军需,相继百余里,自熙丰以来所畜军实尽失。”

熙丰就是熙宁、元丰,这两个都是宋神宗的年号,意思就是打从王安石开始,一顿不顾百姓死活,扒皮吸髓变法弄来的钱,经过这一仗全打没了。

人钱的损失只是其一,更要命的是,这一番操作被金国实实在在地看在眼里。金人都懵了,因为之前一直在深山里,有辽国相隔,他们大部分是不太清楚宋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的,不然也不会提出想要跟宋联合夹击辽,有那么一瞬间,金国将领甚至觉得是不是宋与辽演戏,以此达成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管怎样,这一仗堪称扒下了大宋军队的底裤,将宋廷的软弱无能彻彻底底暴露在示人面前。

二龙山上的众人,虽然是名义上是反贼,但绝大多数都是被逼到这条路的,大家都是宋朝子民,更何况里面还有秦明、花荣这样的将领,听到此消息自然郁郁寡欢。

其中鲁智深心情最差,这次伐辽,主帅是大宦官童贯,手下两大将军分别为种师道与辛兴宗。鲁大师出家前也曾是朝廷命官,他这一生最自豪的事情,不是三拳打死镇关西,也不是倒拔垂杨柳,而是曾经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办事,而这位老种经略相公,正是种师道。

种家在宋史上甚至比杨家将还辉煌,纵观北宋一百五十年,种家人五代从军,无数族人战死沙场,种师道自己也是在西夏打了不少胜仗,算得上西北名将。现在打了这样一场败仗,回朝后童贯又将所有罪名都推到了种师道身上,惹得朝野上下人人唾弃,如今已经被皇帝勒令致仕退休了。

“直娘贼的,外面那帮鸟人懂个甚!老种将军那般神勇,忠义无双,岂是他们能污蔑的!”鲁智深纷纷不平。

“是吗,我看未必吧,”周通冷不丁开口,就在之前,他得知自己家中某位亲眷也死在这次北伐,现见有人为主犯之一开脱,忍不住阴阳怪气道:“我怎么听闻这次北伐那位老将军打从最开始就反对出兵,行军途中几次带领手下与童贯相冲,将帅不和你敢说他逃不了干系!”

鲁智深气急败坏,当场要跟周通好好掰扯掰扯。

赵淳楣连忙让人将他们按住,皱眉道:“都是自家兄弟,生死一路走来的,怎么几句话不对付便闹起来了,都坐下!”

在场的听她这样讲,也不敢言语,只得面色不虞地回原坐。

叹了口气,赵淳楣转头与闻焕章道:“先生,还是你来与他们解释吧。”

闻焕章表情沉重,半天,疲惫道:“这次北伐失败,乃多方原因导致,种师道老将军确实只占很小一部分。”

在众人懵懂茫然的目光中,闻焕章拿出一份舆图,带着二龙山上的大小头领,第一次开眼俯瞰整个中原。

宋军的失败其实并非偶然,首先宋辽双方已经和平百年,原本的边疆早就没了防御意识,甚至连武器库中的兵器都上锈不能再用,这样一来后勤补给就肯定跟不上。

再者童贯此人,虽然打了一些胜仗,但本人并没有什么军师才干二,只不过仗着西军能力,再加上几个有德将领。然而这次征辽,他自以为十拿九稳,将韩世忠、王禀这些能人弃之不用,选择亲信去刷军功。此番操作,哪有不败之理?

他们一帮虾兵蟹将,仓促发病,连个计划和预案都没有,这种行径被其他人看在眼里自然心慌,像种师道等人也不是真的反对伐辽,只是觉得童贯不靠谱,不想在他手下坏了一世英名。

说白了,这次北伐其实就是宋军一百多年来战败的缩影,每次打仗,都将内行一个个捆起来,然后交给自己信赖的但能力差的外行去指导,最后一次次掉链子。

大家听到这里,也算是弄明白了,虽说心中依旧愤怒,但总归有了方向。

武将们纷纷做起战后总结,商讨自己领兵这仗该怎么打,其余的也各司其职,针对此次战役都发表出了自己的见解。

李家庄的家住李应最先开口,他虽是新来的,但毕竟当过一庄之主,如金主要是负责山下物资的统筹计算,对于战争,肯定要从经济的角度出发,“禀寨主,此番败得如此惨烈,之后朝廷一定物资紧缺,我想着是不是应该再囤些粮食,而且适当减少甜菜的种植面积,多加些棉花,毕竟布匹于战乱时期可比糖重要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