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在太子府守卫多日,免不了与他人有往来,很快樊九便得知了二人身份。
二人身高六尺,高大魁梧,行走在街市上必然十分引人注目。
李谡发出悬赏,没几日便有人前来提供线索。
来人是名乞丐,他本不识字,成日在街上乞讨,听人说当今太子殿下正广发悬赏寻找两个六尺高的魁梧男人。
他想起前几日雨夜奉神殿中便有两个高大男子推着个堆满草堆的板车进庙,原以为他们二人来庙中躲雨,不想翌日晨起板车还在庙中,他们二人却不见了。
乞丐白得了个板车,推去城中铺子里换了银子使。
栾濯和樊九听罢忙带了人去奉神庙中找寻,他们一行势有要将此庙掘地三尺的架势,不到半日便教他们发现了后院厨房的地道。
栾濯揉捏着覆盖在地道洞口的沙土,“这土很湿,像是是这几日才盖上的新土。”命令道:“将这里挖开。”说罢自己也拎起锄头向下挖去。
待他们挖开地洞进了地道,却发现地道内四通八达,路线走势堪比蜘蛛网,便分头寻了出去,这般又用了三日才将地道各个出口方位确定。
“地道竟能通往十二处,那么他们进了地道,又是如何记住地道内方位的呢?”栾昉望着地道分布图,不禁发出疑问。
栾濯看图上密密麻麻的线路,心中愈发烦乱,“既然不知道他们会去哪,那我便带人一个一个去找!”
“一个一个找费时费力,况且即便出了地道能去的地方亦非常多。他们既建地道,想必定有他们的用意。”栾昉睨一眼栾濯,“少安毋躁,若万毓郡主当真被宣王带走,宣王念及父女之情,想必也不会伤害她。”
栾濯哪里听得进去,他两手
攥得紧紧的,只等太子发话。
却见太子盯着图拧眉沉思,久久不语。
“可还记得我们去奉神庙是如何走的?”李谡忽然问道。
樊九道:“出了永兴坊我们便一直往南走。”
李谡盯着地道图,指着地道入口,想起奉神庙所在位置便作了东西南北四处方向。
众人惊讶地发现若做四处方向,地道实则只有东南两处方位,只即便如此,也很难找寻。
李谡面色凝重。
兀地,他想起幼年同齐王幼子十二郎在齐王府一道玩耍,届时二人刚学会骑马,十二郎便对他道:“我阿耶在山里有座大院子,阿耶时常带我去那里骑马,你若喜欢,改日我让我阿耶带上你。”
幼年的他却撇撇嘴,“二叔带着有甚意思,我们自己去才好玩。”
十二郎似懂非懂地点头,眼中闪着饶有兴趣的神色。
李谡便问:“你知道如何去吗?”
十二郎高兴极了,颔首道:“从奉神殿一直往南就是了。”
李谡笑他傻,“奉神殿一直往南都要出城了。城外是护城河,哪里有大山?”
十二郎却很执拗,不肯改口:“就是一直往南!就是一直往南!”
如若十二郎没说谎,奉神殿出去一直往南确有大山,只不过他们走的是地下……
李谡顺着地道口一直往南边滑动,指尖最后停住,“西凤山,宣王在西凤山。”
几人惊诧地望着李谡,李谡道:“奉神殿当年由齐王建造,若他想在地下挖地道轻而易举。昔年齐王府十二郎曾说过齐王在大山中有院子,宣王既知晓这地道,或许便藏身在齐王的旧宅中?”
第83章
步步错三郎我不能……嫁你了。……
当夜李谡便带两队人马往西凤山赶去。
西凤山又被百姓们称为“鬼山”。
因其夜间山中不时传出鬼魅之声,每至夜晚,西凤山附近都不见人影。
今夜月色不甚明朗,火把高耸,禁军们犹如一条游龙穿行在山中。
西凤山比之邙山更高更大,要在山中找寻一处院子实属不易,如今却没有更好的法子。
两队人马在山上搜寻至天明依旧毫无收获。
此时远方天边泛起鱼肚白,昏暝的天空逐渐清晰,山中寒冷褪去,禁军面上却都布满倦色。
李谡思忖片刻,安排栾昉回城调集四队人马上山继续搜寻;又命樊九带一队人向山下农户查问是否在山中见过一处院子;另继续安排人在山下驻守,一经发现宣王等人立即缉拿。
晌午时分,樊九带来一名农户称他在山中砍柴知道山里有座十分气派的院子。
“从前那院子外有人把手,小人不敢靠近。可近年院门无人看守,小人有时在山中遇到下雨天会进院歇脚躲雨。”
李谡问:“这几日你可有去那院子?”
农户摇摇头,“小人这几日上街卖柴,原打算今日上山,不想一早这位将军便来问话了,小人所言当真,不敢有隐瞒。”
“劳你在前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