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冕之前姒玉还需随姒英和姒淮一道前往太庙祭祀,先拜天地,再拜先祖。
首先要拜的是开辟天地、抟土造人创世神女娲,娘娘的神像独坐华台,神情庄重而慈悲。玄鸟图腾在她身后展翅欲飞,下首一左一右则分别为月神常曦与日神羲和。
祖孙三人站在一处,依次拜过诸位神明,再为姒氏先祖上香;最后由姒玉接受来自大巫的祝福,至此祭礼便已完成。
所有环节都在顺利地进行,祭礼结束就是万众瞩目的登基大典。
早春时节气温合宜,虽说今日是姒玉一生中或许最为隆重的日子,但这样的日子并非为了表演,不论是她本人还是其余参与的人员,一应服饰皆以舒适为主。
里衣不用更换,姒玉只需将行祭礼的外披换上品绣局数百名宗师为她量身打造的龙袍。
姒玉此前在朱色与玄色之间犹豫良久,后来大巫结合天时地运为她卜出一卦离为火,故而她最终选定了朱色为龙袍的主色调。
赤朱色的龙袍大气、凛然,一针一线仿佛浑然天成,缜密的金丝绣纹则恍若鎏金,绣得真龙栩栩如生。
即使前几日便试穿过,再次见到这件有如瑰宝般的龙袍,姒玉的眸光中仍旧流露出不加遮掩的惊艳之色。
披上这件专为她而诞生的龙袍,她再度对眼前的十位宗师代表表示嘉赏。
虽说各家与日常相关的刺绣、织布等事宜都由男子负责,但真正的大师还得是女子。
一切准备就绪,她们回到坤乾宫的正殿前,文武百官以及各地前来观礼的百姓皆翘首以盼。
接下来的路祖孙三人不再同行,姒英与姒淮这两位已经登顶过的帝王来到御阶之上,等待姒玉向她们走来,接受十二道冕旒的加冠。
同她二十岁那年行冠礼的流程有些类似,却也不尽相同。
这一回,与她一道走向御阶的还有始终陪伴在她身侧、给予她支持的四位至交好友,以及形同赋予她第二次生命、对她恩重如山的安国娘子文葭。
称帝的路上她并不孤独。
大巫测定的吉时已到,钟鼓声庄严地准时响起,一声声磅礴宛若大地深处传来的哼鸣,悠远绵长。
身着龙袍的姒玉牵着文葭仍旧温暖有力的手,郑重从容地向御阶迈步。
游连卿与宿明洲,柳映与严凤霄则分别跟随在她身后的两侧,正如守护在女娲娘娘身旁的月神与日神一般。
她含笑路过群臣,群臣也同样含笑目送着她往最高处去。
行至御阶,文葭等人不再向前,姒玉回首与她们笑着点头,而后独自登上眼前的九级御阶。
姒英早已捧好为她加冕的,有着象征天子的十二道垂旒的华冠。
天空一碧万顷,煦日和风相伴,一切都刚刚好。
“女儿见过陛下,母亲。”姒玉来到姒英的身前行过一礼,而后略微低下头。
“阿玉,我的女儿。”姒英停顿片刻,即便已在心中排演过无数遍此刻,心中仍就感慨万千。
“从即刻起,你便是大周新帝。”眼中隐隐闪过一丝泪花,略微哽咽过后她的唇角重新上扬,威仪与爱意并存。
姒英郑重地为姒玉亲手加冕。
经由工部改良的华冠也并不沉重,待姒英为她彻底整理好,姒玉重新抬起头,眼神一如既往的坚定。
加冕正式完成,如姒英所言,姒玉已然成为大周的新帝。
年过半百仍宝刀不老的姒英也于此刻正式成为太上皇,快九十岁依然老当益壮的姒淮则从太上皇荣升为无上皇。
姒玉定下新的年号为永煦,待今年结束便是永煦元年。
转身之间,额前垂旒轻轻晃动,琳琅珠玉碰撞出清脆的声音,并在阳光下映射出绚丽的色泽。
她完完全全地面向前方,神色从容,有着与姒英如出一辙的威仪与刻印在骨子里的温润。
所有人都见到了,年轻的新帝意气风发的模样。
她的身旁分别站着姒英和姒淮,御阶下方的两侧是文葭以及她的四位好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周国运昌盛——”
普天同庆,三呼万岁。
姒玉站在高处往下看,入目是文武百官与天下万民,再远处一点点,还有她跪拜在地的诸位温柔小意的夫侍。
她与此刻登上了世间至高的位置,但高处并非就不胜寒,她并不孤单,将来也不会孤单。
她的身上承载着许多源自希望与爱,她也会将这些回馈给世间所有子民。
***
登基大典结束后的当晚,姒玉没有召见任何人侍寝。倒不是因为疲惫,今日加冕的亢奋一直持续到晚上也未褪去。
在姒英搬去太华宫之前,她仍旧选择拉着姒英一道入眠。
只是在此之前,她去宸宫单独看望了裴臻。今日往男眷位置的一瞥之间,她看到他未听劝告,坚持拖着虚弱的身体前来观礼。
刚刚登基她还未对诸多夫侍进行册封,故而除姜素吟与裴臻外,他们仍住在宸宫的君子院中。
裴臻在一年前被姒玉安排住进主院的另一处僻静院落,发现他出众的耳力后,即使寝殿中不会谈论机密要事,她也不会留他继续住在隔壁。
“今日怎么还是来了?”坐在裴臻的榻边,姒玉问他,声音没有往昔因他不听话而产生的不假辞色,也没有逗弄之意。
眼前男子依旧年轻俊美的面容上有着遮掩不住的病弱苍白,姒玉如何能想到,昔日这个即使中了倒钩箭依然还能神气活现地勾引她的郎君,此刻竟也变成一副弱不经风的模样。
他分明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了,病弱之余却看着比去岁还要年轻,且还有越变越年轻的趋势,想来这便是回春蛊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