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长安月的诗句 > 第59章(第2页)

第59章(第2页)

她一边跑,一边看向城楼下——睿王仍旧立于车前,纹丝不乱,丝毫没有进城的打算。

正中下怀。

李昭宁故意留了留力气,若此处陈崔的人多,就待身后追兵把人杀完了才加快脚步往前跑。

直到她看见朱雀门缓缓打开,一只轮椅缓缓推出,才拐进暗巷,绕向轮椅那边去。

追兵尽管跑得很快,但到底不如李昭宁熟悉长安的布局,她在狭窄街巷间穿行,不一会儿就绕到了陈崔队伍的后面。

“节度使留步。”她缓缓开口,站直身体,望着人群前面的轮椅中的背影,微微一笑。

推轮

椅的小太监的动作明显顿滞了一下,上百人的车架也缓缓停下,众人纷纷转身,看向这位幸存的女帝。

她的衣袍尽皆被鲜血染红,额角散开几缕碎发,但眼神却丝毫不显慌乱,反而是双手背在身后,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

她笑笑:“多谢节度使护驾及时,朕才没有被那冲进城内的歹徒害了命。”

一句话,断了陈崔再拔刀向她的路。

陈崔缓缓转过轮椅,面色晦暗不明,定定地看着她。

暗处,三两个追兵则悄悄从墙边探出头,望了望街上两相对峙的两个人,又转过身悄悄地向着城门的方向无声跑去。

街道上,李昭宁也静静地望向陈崔,目光越过轮椅看向远处的城门,人影渐渐聚集,喊杀声也慢慢止息,直到整齐地列成长长的两个队伍,而队伍中间,一驾马车缓缓行来。

李昭宁缓缓走近,至陈崔身前停下,那马车也缓缓地停在了李昭宁面前。

睿王缓缓走下马车,停在李昭宁面前,俯身行了一礼:“臣见歹徒来伤害陛下,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陈崔本来对着睿王一脸谄媚,听到这话,笑容僵在脸上,只余翘起的唇角,收也不是,放也不是。

他身后手握轮椅靠背的小太监小声嘀咕:“怎么姑侄俩说的话都一模一样……”

李昭宁却是颇为顺畅地顺坡下驴:“睿王千辛万苦杀进城门,就为了救朕于刺客的刀下,何罪之有?”

她抬眸看向睿王的脸,轻轻一笑,叫出那个尘封记忆里陌生的称谓:“多谢……姑姑。”

这两个字年出口的瞬间,竟如一把钥匙插入锁孔,尘封的往事便破门而入,如汹涌潮水般涌来,拍得李昭宁微微一愣。

而面前的睿王却并未察觉到李昭宁的小动作,会意一笑:“陛下,多年未见,长这么高了。”

李昭宁嘴角抽了抽,不会寒暄不必硬夸。

但她还是端着礼貌而疏离的笑容缓缓接话:“姑姑哪里的话,自从姑姑离京,昭宁日夜思念姑姑,连梦里都在叫着姑姑呢……”

或许是咕咕二字念得有点多,几只鸽子也扑扇着翅膀落在了李昭宁身边,她挪过目光来,

睿王两只眉梢霎时间几乎挑上鬓角,惊讶得有些夸张:“哦?本王竟未曾想过竟被侄女如此挂念……既然如此,”她笑意愈盛,“本王便不回王府,随陛下去大明宫住,同陛下好好叙叙旧。”

这话说得十分轻快,虽是建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和不容反驳的道理,李昭宁意会到她言语中的压力,不由得抬眸看向睿王的眼睛。

此刻乌云渐渐散去,天色渐亮,朝阳将升未生,只射出几缕橙黄色的光芒。而那双倒映着天穹的眼睛晶莹清澈,如澹澹清溪奔涌流动,澄透得不染丝毫世俗的尘埃。

就在这样如溪如泉的瞳孔里,李昭宁一瞬慌神,似乎又窥见了某些隐秘的、被她刻意忘记却又不得不重新拾起的记忆。

她眯了眯眼睛,眸中敌意和抵触如花盛放,“大明宫年久失修,且制式老旧、宫殿狭小,怕是会委屈了姑姑,”她顿了顿,“姑姑若不嫌弃,可去往皇城居住。”

既然陈崔要讨好睿王,那她也不介意卖陈崔一个人情,让他俩住得近一点。这么想着,她又回身看了看身后的陈崔,却发现他的笑容依旧僵在脸上,湿热晨风吹动他的衣摆,却吹不散脸上无边的冷意。

“臣日夜思念陛下,不嫌弃,”睿王脸颊抽动一瞬,又恢复如常,“陛下不必自谦,既然陛下在大明宫住得,那么本王一定也住得。”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昭宁不好再推迟,只得端着笑,咬牙切齿、一字一句道,“不知姑姑可有中意的宫宇?朕着人安排。”

“依本王看……”睿王目光柔柔地落在李昭宁身上,“就住在……”

李昭宁抢先开了口:“不如就住在麟德殿?此处西临翰林院,东望太液池,南北也没有什么宫宇遮挡,无论是静居还是观景都是极好的去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