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采玲已经把名声给自己放出去了,那兰舒就接着,顺坡下驴。
实则自己在新塘县开的那两家店,加起来还没这茶楼一半大。
不过说连锁也没错,新塘县已经有了成熟的两家店,江浦市这边马上又要开三家。
蚂蚁肉也是肉,只有五家店,也可以称为连锁店,没毛病。
黄家辉点点头,把刚拿出来的文件袋推到兰舒面前。
“做连锁这一块,我倒是有点经验。杨总这次让我来见你,就是想让我跟您好好讲讲这里面的门道。”
一听这话,兰舒立刻正襟危坐,连忙从包里翻出记事本,又摸出支圆珠笔。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她现在最缺的就是成功经验。
见兰舒这般谦虚好学的模样,黄家辉眼里闪过一丝欣赏。
“不急,你先跟我讲一下现在窈窕淑女的营销模式是什么样的?”
兰舒也不藏着掖着,把店里眼下的经营路数一股脑儿倒给了他,末了提了句:“买饰品,能终身免费盘编。”
黄家辉闻言顿住,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轻点两下,沉默足有半分钟。
忽然,他嘴角一扬,眼底漾开笑意:“不错,商业模式足够创新,将型服务提升到战略高度,形成独特的体验式营销,大大提高了顾客回头率和消费频率。”
他赞了句,“聪明。”
兰舒又说定价,讲窈窕淑女要做时尚饰品与造型服务专家,专做十八到五十岁的中高端客群。
黄家辉听得连连点头:“市场定位精准,避开了与其他饰品的同质化竞争。兰小姐,你没学过市场营销能决断如此正确,不得不佩服。”
这些专业术语兰舒听着新鲜,经他这么用行话一点拨,心里那点得意忍不住冒了头,脸颊微微烫。
聊到货源,兰舒说起初从广州档口拿货,如今改从工厂拿。
黄家辉的眉头倏地拧了起来:“你们一季度能出多少新品?”
兰舒想了想:“不到一百款吧。”
“不够,完全不够。”黄家辉摇着头,眉头没松,“现在门店少,看着是够。但真想做成全国连锁,每季度必须出两百到三百款新品,要涵盖多种风格,品质得硬。最好有自己的工厂,又自己的开模师和设计师,这样才能抓牢市场上的顾客,增强品牌竞争力。”
这话兰舒没法接。
她彻底和对方说了实话:“目前只有县城的两家店在营,江浦市这边三家店还没装修工厂的话,好像是不太需要,现在也没这个实力。”
黄家辉一怔,随即失笑:“杨总学坏了。”
兰舒眨眨眼:“她跟你怎么说的?”
“她说目前你已经有近三十家连锁店了。”
兰舒哭笑不得:“借杨总吉言吧,希望两年内能开到三十家。”
“两年内?”黄家辉神情古怪地盯着兰舒,随后缓缓摇头:“如果你在一年内没有覆盖全国开到一百家门店,那你这个模式很快就会被其他人抄走,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一年内一百家!!”兰舒没控制住,音量下意识拔高。
黄家辉指了指桌上给她的文件袋,嘴角带着笃定的笑意:“别惊讶,这并不是很难的事。这里面是关于直营品牌门店如何扩张的模式,今天我和你聊完,回去你就按照这个方式去研究,一年一百家,没问题。”
兰舒吞了口唾沫:“我这个饰品店,和电器不一样,也可以吗?”
“当然,我跟杨总当年在国外学的就是市场营销,不信你去问她可不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我回国后接了家里的生意,一步步走到今天还算没丢老本行。倒是她,没按常理出牌,家里的生意看都不看,自己跑去搞地产了。”
他顿了顿,指尖在文件袋上敲了敲:“不过,卖电器卖饰品也好,搞地产也罢,里头的营销门道其实是相通的。”
“要是想让门店快覆盖全国,单靠直营连锁可不够,必须要直营+加盟的路子才行。而且这加盟模式必须要给到加盟商多种选择。”
兰舒轻轻皱起眉,眼中满是茫然:“听不懂。”
黄家辉望着她笑,笑起来左边脸颊上浮起一个浅浅的梨涡。
他说话时语气带着南方人特有的温和,没有杨采玲那种高高在上拒人千里的疏离感,反倒像在说故事似的娓娓道来。
明明是第一次见面,但聊上几句后就会不由自主跟着他的节奏向他靠近,就像认识了很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抛去一切外在的身份光环,光是和黄家辉接触这一会儿,兰舒就觉得这人很不简单。
温柔刀,才刀刀割人肉。
这类人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深谙柔弱胜刚强的哲学,就像水能穿石,力量不在表面的对抗,而在持久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