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姜琦又古灵精怪的看向宁兰珍,“您知道我去年刚下乡那半年挣了多少钱吗?”
看到闺女古灵精怪的样子宁兰珍的眼泪也止住了,配合的问道:
“挣了多少?”
“去年养殖场分钱,我半年就挣了一百多,还有半年多的粮食。
要不是我大都吃的都是细粮,我完全都不需要买粮食。
所以我手上有茧子完全不是乡下太苦了,是我自己想多做一些,您就别担心了。”
听到这话姜家人完全愣住了,这些事情姜琦以前写信的时候也零零碎碎的说过一些,但没有这么多,也没有这么详细,一般都是一笔带过的。
但和以前写的信上的东西还是能和这些连起来的,因此姜家人还是非常相信这话的。
听到姜琦这些话姜家人是真的非常欣慰,姜琦是真的长大了。
并且没有长歪,这其中最大的功劳就是魏薇这个小姑娘。
之前姜家人对魏薇的感观就挺好的,现在更喜欢那个小姑娘了,以后要是有机会见到了可得好好感谢一下人家。
叶莉则是惊讶的看着这个小姑子,“你们大队这么多细粮吗?还能供你们餐餐都吃细粮!”
要是真的是这样的话她娘家的小弟明年可能得要下乡,到时候可以将他送到那边去。
“差不多吧!因为是多劳多得,再加上有养殖场,所以大队还是挺富裕的。
看到有回报,能得到实打实的好处,大家的积极性自然就高,开的荒地就更多,粮食就更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至于细粮,虽然大队有,但我们肯定不可能这么明目张胆的买这么多细粮的。
主要是薇薇她对象有点关系,能搞到这些东西,我们隔一段时间就会托给他买不少细粮。
至于吃不完的粗粮,我们那一批里面有个女知青的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我们一般是让她把细粮额换满,我们再用粗粮和她换细粮。
平时要买事也是这样,我们出钱,让她走一个过场,这样下来做到餐餐吃细粮还真没问题。
至于肉和蛋,我们大队有养殖场,我们直接去买就行,所以根本就不缺,只要你有钱,甚至餐餐吃蛋都可以做到。”
听到这个叶莉和苗素都有些羡慕了,餐餐都有蛋吃,即使是他们这样的家庭都做不到,因为鸡蛋限量,没有那么多鸡蛋票。
这小姑子的运气也太好了吧,在家里有家人宠着,原本以为她脑子短路报名下乡会吃一番苦头的,没想到歪打误着到了一个福地,这命真的是好得不得了。
不过宁兰珍理解归理解,但要让女儿再去乡下吃几年苦,她是舍不得的。
毕竟隔得那么远,正所谓意外和明天还不知道哪个先来,所以宁兰珍实在是不放心。
“那里好是好,但你也不可能一直待在乡下不回来的,总是要回来的。
而且那农活虽然说干多少是多少,但还是得去地里的,得去日晒雨淋的,所以还是回来好,起码不需要出去日晒雨淋。
还有,谁说只有帮你找工作才能家里调回来的,其实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结婚。”
说起这个宁兰珍就拉住姜琦的手,“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你张叔家的张哥哥?
你小时候可是经常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的,还嚷嚷着要给人家做媳妇儿。
他后来去当兵去了,年纪轻轻现在已经是连长职位了。
听你张婶说,今年过年他会回来探亲,要不你们见见试试?
妈也不是一定要你嫁给他,只是让你们先相处试试,看合不合适。
要是合适的话,等结婚以后就可以申请随军的。
到时候你是想留在家里这边还是去随军都可以,以后你在哪边妈就给你在哪边买一个工作,你看怎么样?”
说完宁兰珍就期待的看着姜琦,对于张家的小儿子,宁兰珍也好,姜建设也好,都是十分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