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就到了约定的日子,大早上老王家派人在村口接要上门的赵师傅,赵师傅也很准时,带了两个儿子上门。
三家已经把地基与基础打好,木料也对堆放在宅基地上,族里山上都种着树,就是给各家备着盖房子和打家具用的,每家每户都有明确的划分,老王头从十几年前就开始计划着这件事,所以做大梁的树数是够的,砖的泥块打好了一部分够王老二家用的,陆续在打够几家用的,这期间大家还是住在老宅。
最先动工的是老二王明山和老五王明顺的房子,因为两家挨得近,建好了就是邻居。
经过二十天的忙碌,王老二和王老五家的房子盖好了,盖这么快是因为一家老小齐上阵,听赵师傅指挥安排,再加上还未到农忙时,族中男丁也有过来帮忙,这都是惯例。
“老二老五这搬迁日子算了吗?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办酒?”这天把俩家最后的活计收尾,吃完晚饭王老头趁着人都在问了一下搬家的事。
“爹,我们打算等四弟盖完房子一起办,也能节约些,马上春耕了,四弟房子可得抓紧。”王老二把之前商量好的日子告知王老头。
“老四家房子抓点紧,十天争取干完活计,也就到春分了,就该选种育苗了,老四,还缺啥不?趁着赵师傅休息,东西备好了,好干活。”王老头翻看了一下万年历。
“爹,东西都备好了,不缺啥了。”王老四心里算计了一下宅基地上的物料。
“那中,早点回去休息,这些够累了。”
“喔喔喔”鸡鸣声中,王小茉睁开眼睛,想到今天是家里房子开工的日子就兴奋极了,带着妹妹一起起来洗漱,虽然小孩子干不了什么,也经历二伯老叔家盖房子,但一想到要盖的是自家房子,还是很兴奋。
吃完饭一家子往宅基地走去,王老四去村口迎赵师傅父子,干活的工具都已经在昨天带过去了,自从盖房子的家伙事放到宅基地这边,王老四就在这边搭了一个窝棚住在这边看守。
元兴王朝经过休养生息,正是国富力强的时候,开国帝后注重民众教化,村镇达到一定规模可设立学堂,每年农闲时由官府出面指派夫子教学,免除束修,不放书本,男女老少皆可入学,每日上午讲学一个时辰,教学认字,会教书写顺序,不强求会写,参与人员有结课考试,朗读官府所出试卷即可,读不出需要补交一半束修,此项民众教化列为官员政绩考核。
所以元兴王朝的大多民风淳朴,毕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丰衣足食后大家也是要面子的,但不妨碍有爱占便宜的人,所以东西放置好还是要人看守放心,毕竟丢一块砖也挺心疼。
赵师傅父子都是熟练工,家里用的上的壮劳力跟着盖了两处房子也大概清楚流程,大家干起活来还是很快的。
眼瞅着要到午时,王何氏带着王小茉姐妹俩回去准备饭菜,盖房前说好的谁家盖房子谁管饭,粮食都分好了,菜园子现在也没什么菜,都是冬储一些秋菜,王大伯娘在家里帮衬烧水做饭。
“娘,中午咱们吃什么菜”王小茉想到昨天家里买的肉,想到会吃肉,很是兴奋,毕竟建房子是辛苦活,来帮忙的每天管一顿饭,这一顿饭量大管饱还得带点油水,要不然唠ao读四声)忙人出门就得讲究主家抠搜,舍不得一顿好饭,所以这建房子期间吃的比平时都好。
“做个醋溜白菜,去你秦婶子家换几块豆腐一盆豆芽,跟你舅舅给的海带炖个豆腐汤,做个咸豆腐,炒一盆豆芽,肉我跟你大伯娘说好了帮着做烧肉,再用大酱炒个鸡蛋。”何氏把之前打算好的菜说了一遍,两个荤菜,三个素菜,一个汤,量往大了做,管饱,这个时候青黄不接算是很实惠了。
“小茉你带小莉回家拿个簸箕,我先去你秦婶家把豆腐豆芽称出来。”
“知道了”“带着妹妹别跑摔了”何氏看俩孩子蹦蹦跳跳往老宅跑,担心跑摔了特意叮嘱。
王小茉听她娘吩咐,带着妹妹往家跑,到家厨房跟大伯娘讲了要用来盛豆腐豆芽,小刘氏给拿了两个圆形簸箕,因为还在一起吃饭,厨房器具倒是没分开,他们这边不盛产竹子,家家户户用的是高粱杆编的各种簸箕(统称了)。
“他四婶子,这五斤豆腐五斤豆芽,可够吃了”。秦婶子提前得了招呼,给预留了豆腐豆芽。
“够了够了”这平时一家子买上两块豆腐二斤豆芽就够吃了,干活人多,得多预备些,富裕些才是待客之道。
“四弟妹,饭快好了,肉我焖上了,还得一刻钟就得了”刘氏干活很是利索。
“嫂子,可是帮上大忙了,剩下的就好整了,大嫂你歇会,我带着孩子先把菜洗了。”何氏见大嫂帮忙做了饭,忙着道。
放下拿着的豆腐簸箕,看了一眼早上泡上的海带,已经好了,可以切了。嘱咐王小茉:“小茉去菜地刨两颗白菜。”
王小茉听安排,跑到菜地扒拉一下盖着的草帘子,稍微扒拉一下土,刨了两颗大白菜,这是去年秋收的白菜,一个冬天就轮番着吃,冬天没什么菜,大王村家家户户在菜地里埋着菜,老一辈传下来的储存方法。
把老白菜帮子扯下来,留着喂鸡,一颗白菜也有六七斤重,妹妹两个把白菜放篮子里,一起抬到灶房。
何氏已经麻利的把海带给切成丝了,海带是好东西,平时是不吃的,前几年朝廷公告说海带预防治大脖子病,那价格就涨上去了,家家户户还是要买来吃几次,百姓最怕得病了。
老王家这海带还是何氏兄弟听说分家了特意找人捎过来的呢。
喜欢穿越之过好小日子请大家收藏:dududu穿越之过好小日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