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故事励志超短 > 评书 武周风云与李唐中兴(第1页)

评书 武周风云与李唐中兴(第1页)

上回书说到,武后威势滔天,高宗驾崩后,先是废了唐中宗李显,又立唐睿宗李旦,朝堂大权尽落其手。此时的武后,已然站在了权力的巅峰,而大唐的命运,也如同风雨中的孤舟,飘摇不定。

武后一心想要称帝,改朝换代,可这毕竟是改朝换代的大事,朝中虽有不少阿谀奉承之辈支持,却也有诸多李唐忠臣暗中不满。但武后手段狠辣,行事果断,一方面大力提拔像来俊臣、周兴这样的酷吏,设立告密制度,但凡有反对之声,立刻残酷镇压;另一方面又广纳人才,推行科举改革,选拔寒门子弟,为自己的统治拉拢人心。

这来俊臣和周兴,那可是臭名昭着。他俩明了各种残酷的刑罚,什么“请君入瓮”,把人关进大瓮,四周架火烤;还有“凤凰晒翅”,将犯人绑在特制的木架上,不断转动,折磨得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满朝文武,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他俩罗织罪名,丢了性命,一时间人人自危,朝堂之上笼罩着一片恐怖的氛围。

可即便如此,仍有忠义之士挺身而出。有一位叫裴炎的宰相,他本是武后亲信,一路被提拔上来,可当武后显露出称帝野心时,裴炎却坚决反对。武后想以李唐宗室谋反为由,大开杀戒,趁机铲除异己,裴炎却进谏道:“陛下,宗室谋反,根源在于陛下迟迟不归政于皇帝。若陛下还政,叛乱不剿自平。”这话可触了武后的逆鳞,武后当即下令将裴炎下狱。裴炎在狱中宁死不屈,最终被斩于洛阳都亭。裴炎之死,让天下人看到了武后称帝的决心,也让李唐忠臣们痛心疾。

终于,在公元o年,武后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政权。武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自此,天下不再是李唐的天下,而是武周的天下。

武则天上位后,虽重用酷吏,手段强硬,但治国理政倒也有自己的一套。她重视农业生产,减免农民赋税徭役,大力推行水利建设,使得百姓生活渐渐安稳下来。还广开言路,鼓励百姓上书言事,一时间,朝堂之上的风气倒是有了些新气象。

可这李唐宗室,哪能咽下这口气。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父子率先起兵反抗,他们以“匡复李唐”为旗号,召集兵马。李冲在博州率先难,他只有区区五千兵马,却寄希望于各地宗室能够响应,共同起兵。可这消息传出去,各地宗室或是畏惧武后的权势,或是心存观望,响应者寥寥无几。李冲孤立无援,很快就被武周军队击败,兵败被杀。李贞得知儿子兵败,悲愤交加,却仍不肯放弃,继续坚守城池。但他势单力薄,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命运,饮药自尽。

这场叛乱虽被迅平定,但武后并未就此罢休,她借此机会,对李唐宗室展开了更为残酷的清洗,一大批宗室子弟被杀,李唐皇室的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

在武周政权内部,来俊臣和周兴这两个酷吏,仗着武后的宠信,愈肆无忌惮,不仅残害忠良,还打起了武氏宗亲的主意。这可让武三思等武氏子弟坐不住了,武三思向武后密奏,揭露来俊臣和周兴的种种恶行。武后此时也意识到,这两个酷吏已经成为了自己统治的隐患,便下令让来俊臣审讯周兴。

这就有了着名的“请君入瓮”。来俊臣摆下酒宴,宴请周兴,席间,来俊臣装作苦恼地说:“如今有犯人死活不招,老兄可有什么好办法?”周兴得意洋洋地说:“这有何难,找个大瓮,四周架上火烤,犯人往里面一放,还怕他不招?”来俊臣立刻命人照办,然后起身对周兴说:“有人告老兄谋反,陛下让我审讯,就请老兄入瓮吧!”周兴吓得面如土色,当即跪地求饶,最终被流放岭南。

来俊臣没了周兴这个“搭档”,却依旧我行我素,变本加厉,甚至打起了武氏子弟和太平公主的主意。他妄图罗织罪名,扳倒这些权贵,自己好独揽大权。可这次,他踢到了铁板上。武氏子弟和太平公主联合起来,向武后揭露来俊臣的罪行,武后也对来俊臣的贪婪和跋扈忍无可忍,最终将来俊臣斩示众。来俊臣一死,百姓们拍手称快,纷纷上街庆祝,可见这酷吏有多不得人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年事渐高,也开始思考自己的身后事。她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到底是把皇位传给武氏子弟,还是归还给李唐?武三思等武氏子弟自然是希望武则天能将皇位传给他们,可朝中也有不少大臣主张还政李唐。

其中,狄仁杰起到了关键作用。狄仁杰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深受武则天信任。他多次向武则天进谏:“陛下,姑侄与母子,哪个更亲?陛下若传位给儿子,千秋万代后,可配享太庙;若传位给侄子,臣从未听说过侄子会把姑姑供奉在太庙里的。”武则天听后,心中有所触动,但仍犹豫不决。

直到有一天,武则天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失去了双臂。她找来狄仁杰解梦,狄仁杰说:“陛下,这梦预示着您失去了辅佐之人。如今太子李显被废,远在他乡,这不就是失去双臂吗?”武则天听后,陷入了沉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终,武则天还是决定召回李显,立他为太子,这也意味着,武周政权开始向李唐回归。

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卧床不起。宰相张柬之趁机联合桓彦范、敬晖等大臣,动政变,史称“神龙政变”。他们率领羽林军冲入宫中,诛杀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武则天无奈之下,只好传位于太子李显,李唐江山得以光复,中宗李显复位称帝。

李显复位后,却懦弱无能,朝政大权又落入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手中。韦皇后野心勃勃,妄图效仿武则天称帝,安乐公主更是嚣张跋扈,被称为“李裹儿”,她甚至想让李显立她为“皇太女”。这母女俩胡作非为,卖官鬻爵,朝堂之上再次陷入混乱。

而此时,李唐宗室中,一位年轻的皇子正在悄然崛起,他就是相王李旦的儿子李隆基。李隆基自幼聪慧,志向远大,他眼见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乱政,心中十分忧虑。于是,他暗中联络太平公主,准备动政变,铲除韦氏集团。

景龙四年,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率领羽林军攻入宫中,斩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彻底结束了韦氏集团的统治。随后,李旦复位称帝,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可这太平公主,自恃拥立有功,权势滔天,逐渐变得骄横跋扈起来。她妄图效仿武则天,干预朝政,甚至想废掉太子李隆基。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一场新的权力争斗,即将在这朝堂之上拉开帷幕。

这正是:武后称帝改周唐,宗室反抗志难偿。酷吏横行终覆灭,还政李唐起沧桑。中宗复位权旁落,韦后乱政国遭殃。隆基崛起挽狂澜,太平跋扈又兴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短故事志请大家收藏:dududu短故事志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